 |
蔚来汽车的操作台 |
焦点 “多花了4万多元买的这个功能” 一开始,黄先生也没多想,就当成一桩普通的交通事故,但事后,黄先生越想越懊恼——当时买车时,他多花了4万多元买了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有了这个功能后,我想应该能刹得住。没想到关键时候却不灵了,事后想想就后怕。”记者在蔚来的官网上,查询到ES8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全配包标价为4.5万元。 7月6日,黄先生向蔚来汽车公司的APP后台反馈了质疑。时隔9天后,7月15日,蔚来的小管家回复为:“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当时NP(注:NIO Pilot)和AED(自动制动系统)都工作。最初在车辆识别到前车的刹车尾灯开始亮起,本车NP系统识别到前车减速后,开始提供目标减速度。但NP作为一种驾驶辅助系统,是一个舒适性功能,而非防碰撞功能,最大减速度有限。所以之后达到AED触发的条件,AED触发,NP退出,但由于前车刹车太急了,最终还是没有完全避免此次碰撞,确实很抱歉,相关场景我们会持续努力优化。” “最近自动驾驶导致的事故频发,引起了我的警觉。我希望蔚来公司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这个自动驾驶功能过度宣传或技术不成熟,应该及时下架,不能误导车主。”黄先生也咨询了宁波法律界人士,有律师认为蔚来可能涉嫌虚假宣传。 在《爱卡汽车》主编王堃看来,驾驶辅助系统至少会在两个层面影响驾驶者:一是诱导他去做另一件事,比如看手机、刷视频,这会直接把人的注意力从道路上分散开;二是严重影响驾驶者对路况的观察,因此也就无法做出迅速而恰当的反应。 调解 是否虚假宣传是争议焦点 8月18日,在海曙区人民法院、海曙区市场监管局的协调下,宁波蔚来公司与蔚来车主黄先生进行了首次调解,其中刹车问题、是否虚假宣传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 宁波蔚来公司提供了当时追尾事故的技术数据。黄先生表示,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当前车出现急刹,在距离前车约20米处,才出现抖动,有一个刹车动作。等他人工干预,一脚踩到底时,已经来不及,撞了上去,整个过程也就2秒多。而宁波蔚来公司一位严姓(音)代表表示,蔚来汽车在车主手册上写道,“领航辅助”是一个舒适性功能,而非防碰撞功能。当车辆与前车相对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时,如前车静止或缓行,“领航辅助”存在无法刹停的风险。 至于是否虚假宣传,黄先生认为,他看到一些蔚来的宣传片,其中有驾驶员脱手开车的镜头,包括蔚来副总裁也曾晒出了边开车边喝咖啡的小视频,“这些情况都明示或暗示了所谓‘自动’的便利,会误导车主。”黄先生表示,他是网上下单购车的,对于车辆的使用说明书也没有仔细看过。蔚来方面则表示,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一般会向消费者提醒自动辅助驾驶可能带来的风险。 海曙区市场监管局鼓楼所有关工作人员在听取了双方意见后,就该消费纠纷事件进行了调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蔚来方面提出的赔偿方案是:退回黄先生购买自动辅助驾驶全配包的相关费用、赔偿部分积分。对此,黄先生不予认可,他坚持要求退车。因双方意见差距较大,首次调解未达成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