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元 上半年宁波GDP居国内城市第12位

人均收入同比增量最高,居民经营净收入远高于京沪杭深

    记者 吴正彬 谢斌

    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3座GDP万亿城市交出的半年报颇为亮眼。而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经济快速恢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成为各地上半年经济表现的亮点之一。

    上半年,宁波以6640.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国内城市第12位。13.1%的GDP增速,与成都一起并列第10位。工业总产值更是首次突破万亿元;宁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35元,排名第6位。同比增加4564元,为最多。而人均经营净收入则远高于京沪杭深。

    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元

    在23座GDP万亿城市中,宁波上半年6640.6亿元的GDP正好居中。可喜的是,上半年,宁波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128.2亿元,位居第7;增速达16.70%,位列第6名。

    在半年GDP同为6000亿元至7000亿元的5座城市(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中,宁波第二产业具有明显领先优势,特别是比青岛、长沙、郑州等城市都要高出不少。这充分体现宁波制造业大市的特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宁波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406.2亿元,同比增长29.6%。这是宁波上半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上半年,宁波实现销售产值10206.8亿元,同比增长31.0%。而产销率则高达98.1%。可见,宁波工业生产“产销两旺”。与此同时,宁波PMI已连续13个月保持扩张,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

    规上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宁波89.2%规上工业企业,接到的产品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85.7%规上工业出口企业,接到的产品出口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

    作为外向型城市,借助一流港口条件和良好营商环境,在疫情席卷全球背景下,宁波外贸仍保持强大竞争力。上半年,宁波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638.9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3581.6亿元,增长28.4%;进口2057.3亿元,增长35.0%。如果下半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长速度,今年宁波外贸破万亿元大关将指日可待。

    人均收入同比增得最多

    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40357元领跑全国,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也是唯一突破4万元的城市。

    作为我国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拥有大量跨国企业、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吸引了大量人才。这些群体的收入都较高。

    从区位分布来看,居民收入前10强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其中,长三角的整体表现最为突出,占据了10强中的6席。

    而浙江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杭州、宁波、绍兴3座城市进入10强,分列第3、第6、第8。其中,宁波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4564元,在前10城市中增加最多。

    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2元,超过广州、深圳,位居第3。这得益于其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06亿元,占GDP的26.7%,同比增长16.7%;2年平均增长13.6%,高于GDP增速6.6个百分点。

    宁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435元,超过苏州、南京。同比名义增长14.3%,2年平均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2%,2年平均增长5.7%。

    出人意料的是,2020年GDP仅6001亿元的绍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4611元(同比增长13.8%,2年平均增长8.4%),竟然超越南京、无锡、长沙、青岛、天津、福州、南通、泉州、成都、济南、重庆、西安等一众GDP万亿城市。

    绍兴高端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材料等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其中,绍兴现代纺织制造业集群,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而绍兴化学纤维、化纤布、印染面料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轻纺产品集散中心。

    在居民收入10强城市中,厦门去年经济总量也不足万亿。一来,因为厦门城镇化率高达89.4%,城镇居民高收入拉高整体居民的收入水平;二来,厦门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较为发达,整体工资水平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11个地市中,有9个地市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这归功于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藏富于民。

    浙江经济发展也较均衡,每个县基本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很多县都形成各自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比较强劲,城乡收入差距小。

    上半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33元,农村居民为23927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3。而全国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61。

    宁波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得益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较为发达,以及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蓝图已经绘就,也已具备较好的“共同富裕”基础。宁波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夯实民生福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