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金逐鹿宁波股,后市机会怎么看

从空间和数量上看,新兴战略产业大有可为

    资金扎堆

    哪些宁波股“暗潮涌动”?

    不论是上市公司扩容速度加快,还是热门赛道频出,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A股市场成交活跃度正在不断提高。截至8月31日,A股市场已经连续30个交易日成交额破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轮A股成交连续超过万亿元的纪录还要回溯至2015年大牛市——2015年5月8日至2015年7月8日期间,A股曾经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

    那么,这股蓬勃发展的变革浪潮对于身处资本市场的宁波企业有何影响呢?

    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今,共有28家宁波企业获得了机构的调研,其中,容百科技、锦浪科技、宁波银行、激智科技、拓普集团、鲍斯股份的投资者调研活动吸引了超百家机构蜂拥参与,容百科技更是在528家机构面前展示了企业发展蓝图。

    而从具体市场数据表现来看,今年以来,101家宁波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今年新上市的8只新股,93只宁波股的日均成交额全员正增长。其中,杉杉股份的日均成交额达到了近12亿元,接近去年的两倍。

    新能源、动力电池正处在今年的大风口上,在政策的支持下,市场对相关领域维持高增长的研判热情不减,多家上游电池材料企业已经加快了产能布局的步伐。作为锂电负极材料领军企业,杉杉股份今年已经多次抛出扩产动作。八月初,公司还发布公告称斥资80亿元在四川眉山建设新基地项目。

    对于行业发展的信心也吸引了许多机构关注。根据杉杉股份的中报显示,机构合计持股比例达到了59.26%,比今年一季度还要高4.5个点。

    个股的日均换手率同样也是展现资金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在热点迭出的A股市场中,也有一批宁波股借着行业板块起飞,走进投资者的视野。

    宁波海运就是其中之一,作为1997年登陆资本市场的“甬字号”,宁波海运的关注度随着海运价格的波动陡然提升。从换手率数据看,今年前八个月,宁波海运的日均换手率(剔除无成交日期)达到了5.19%,而前几年,这个数字基本都在2%以下。

    展望未来

    新兴战略产业大有可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动态中把握投资主线,是投资者聚焦的关键。半年报的披露情况,无疑是未来风口的指向标之一。而在创业板正式步入注册制时代一周年的背景下,其中披露的数据更具有启发意义。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创业板公司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57%;实现净利润总额1127亿元,同比增长33.56%。186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30.98%,营收规模超板块平均水平;平均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9.84%,其中2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实现净利润0.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15%、45.04%,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八成实现净利润增长,两成以上净利润增速超过100%。

    在最近国资委强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组建新中央企业集团的背景下,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蔡芳媛认为,“专精特新”作为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是值得关注的投资主题。

    可见,不论是对地区经济的贡献,还是对供应链上下游中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这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无疑会成为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Wind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板块中已经囊括了404只个股,主要聚集在2019年7月科创板挂牌A股后的新上市公司,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创意八个产业。

    总体来看,上海、北京这类超大城市仍然是这批企业的聚集地,分别有59家与48家,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聚集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以制造业著称的苏州也有37家企业纳入这个股池中,力压深圳位列全国城市第三。

    宁波上市公司中,也有4家企业被纳入,分别是新材料产业板块中的长阳科技、宁波色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瑞晟智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的容百科技。从数量上看,与头部城市差距比较明显。

    实际上,宁波的相关产业企业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根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增长,新材料产业、健康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35%、30%和30%,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5%。

    未来,在立足我市产业基础的优势上,宁波还将发挥集群发展优势,支撑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将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新支柱。同时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功能装备、空天信息、先进前沿材料、氢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瞪羚企业,培育未来经济竞争新优势。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宁波的“隐形冠军”从幕后走向台前。

    责任编辑 曾嘉 美编 雷林燕 校对 诸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