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A茶座讨论现场。 |
尝试和探索 数字化转型带来价值提升 企业数字化改革是一场真正的变革,不仅仅是搭个大数据平台,买硬件、上系统就万事大吉。而是基于全方位的数字化战略,从战略到运营,从前端到后端,制定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调整组织架构,建立相应制度,转变公司文化和理念,使数字化改革一步步落实到位。 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名单,其中,宁波市属国资国企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开投集团)、入选标杆企业。 作为宁波市属企业中唯一一家入选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的标杆企业,宁波开投集团在数字化改革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我们以‘战略引领、风险管控、服务支撑’为核心,建设涵盖业务发展、人才管理、资本收益、产权信息、投融资管理、智慧决策、纪检监察等功能的系统集群,打造统一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了跨平台、跨业务之间的数据互通。”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高立君分享了宁波开投集团数字化改革的具体做法。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是明显的,随着宁波开投集团建立完善全面预算、投资管理、资金管理等八大管控系统,优化了集团的人、财、物资源配置,提高了集团的集中管控和资金调度水平,增强了对市场及经营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我们的智慧供水中心,一张硕大的大屏幕可以显示着水厂、管网的实时数据。轻点键盘,全市各区域的水压、水量、水质一目了然。”市水务环境集团供水部门副总工程师刘青友向与会嘉宾介绍道,智慧供水中心的上线,等于把供水的各条“毛细血管”整合到了“中枢大脑”上,意味着宁波城区供水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这套高科技的“互联网+”智慧供水系统,由刘青友团队规划设计和实施。“所有监测点的数据汇总到系统,一天产生近1个G的数据,通过自动运算,为科学调度、管网抢修等提供决策依据。”刘青友介绍,比如预测日用水量,系统根据采用与温度、湿度、节假日信息有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测算,为高峰期用水调度提供依据。 众所周知,市属国企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提升城市品质、服务社会民生、保障公共产品安全为目标。国有企业对地方的牵引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贡献上,更体现在城市高质量运行的保障上。 “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改革,整合原水、自来水、工业供水、排水现有数字化资源,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市水务环境集团运行技术部於珊珊认为。通过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务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先进的数字化水务体系。 技术难度不高 复合型人才缺乏是短板 断加强具有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的相关人员学习数字化管理技术,提升数字化管理思维,逐步成长为以原有能力为基础的具备数字化管理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技术支撑单位层面,要不断加强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做到能听得懂专业知识、想得到专业需求、做得好专业服务。” 数字化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标准规范、持续创新的蜕变过程,在数据共享上也会存在新的难点。 付杰说:“从技术层面来说,数据共享没有障碍。但是数据采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数据共享的成本相对比较低,进而造成了数据生产方和共享方成本的不平衡。另外,数字化改革产生的是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模式,目前有一小部分人或工作仍与相关标准有差距,使得数据共享会产生一些不可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也是有关人员不愿意积极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个原因。”所以,他认为,数据共享需要在不断完善个人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大条件下有序推进,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级管理者的实际需求,分层级、分权限、分节点的进行数据共享。另外,还可以考虑建设数据要素交易市场,让数据共享产生效益。 当前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不仅方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沟通,而且正在融入千行百业。 “在建设数字化社会的道路上,宁波移动围绕246万亿级行业龙头,加快5G、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建设,打造未来工厂标杆,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上,推动文体产业大脑、轴承产业大脑等,打破行业数据互通壁垒,真正实现行业赋能。”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副经理刘建民介绍道。 2019年9月,移动5G打破数字化工厂转型瓶颈,建成了全国汽车产业链规模最大的“5G+数字化工厂”,爱柯迪实现人均产值提升12%,设备平均生产率提升19%,产品不良率降低3%,半成品库存周转率提升35%,数字化改造的成效确实给企业带来的实在的效益提升。 目前,宁波移动5G基站建设累计达到6500个站,占到了宁波全市的5G基站总量的65%。 但是,面对奔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宁波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仍有不少的短板需要补齐。 市国资委数改专班成员付杰表示,在数字化改革中,单位里并不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主要缺乏的是管理和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双向努力。一方面在本单位层面,要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