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登陆资本市场三年 永新光学奔跑在追“光”路上

永新光学生产车间。

    夯实造“光”基底

    拥抱资本,意味着企业新一轮的大展拳脚,而人才与基础设施,是永新光学未来的造“光”基底。

    在过去的3年间,总经理毛磊感觉自己总是处于忙碌奔波的状态。直至他走进“木槿路169号”新厂区时,才恍然意识到那些匆忙的时间都去了哪儿。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完成了木槿路新厂区建设,总部及明珠路厂区产能也得以搬迁至新厂区。

    眼前的新厂区,清爽明亮,是一个融合了清洁生产、节能高效、智能环保等理念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而在毛磊眼中,它就如同一个自己的孩子一般——大到环保设施的选择,小到建筑风格的设计,都由他一板一眼亲手落实。

    毛磊把追求细节贯彻到了极致:“光一个大厅,我们就返工了5次。”他笑着说:“这与做企业是一样的,要想达到极致,背后下的功夫是不得了的。”

    对于永新光学这家年轻的上市公司来说,光有升级的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人才是驱动技术创新发展之根本。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永新光学在人才方面的投入从不手软。对于现有的人才,企业慷慨地给予了奖励与重视。在上市后的第二年,永新光学推行并实施了限制性股权激励制。今年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期兑现,一共涉及骨干员工53人。

    永新光学1000多名员工中,十分之一有股权,据介绍,未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永新光学在夯实造“光”基底后的跑道上,奔跑的脚步更加稳健。自上市至今,永新光学的IPO募投项目已经全面接近完成。其中,光学显微镜扩产项目、功能性光学镜头及元件扩产项目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已正式结项,车载镜头生产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底建设完成。

    逐“光”起飞

    筑牢“大厦”的基地,就不惧暗流涌动也不惧扑面而来的风浪。

    不得不说,上市后的几年,全球经济局势危机四伏。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令市场产生剧烈的波动,对于终端客户位于美国市场份额占总出口额将近六成的永新光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好在,他们扛过来了。凭借顽强的生命力,2019年,永新光学仍然保持着强劲的成长势头,销售额同比增长14%。

    紧接着,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为国际贸易带来压迫性的打击。就全球显微镜市场而言,因受到疫情冲击,2020年上半年教学及工业类显微镜市场出现明显下降。

    但在永新人眼中,机会往往伴随着危机而生。他们坚信,新冠疫情会促使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长期来看必定会促进对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投入。

    于是,永新光学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安全有序地组织复工复产,沉下心来投入研究与开发,实现了高端系列显微镜、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据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即便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之下,公司仍然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的好成绩。

    今年年初,永新光学大刀阔斧地制定了“五五五”战略计划,即通过5年时间实现5年产值规模和5倍效率。

    在实施该战略的第一个半年,公司就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48.08%;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58.12%;扣非净利润7447万元,同比增长52.18%。

    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开局这一仗,不仅令每一个永新人欢欣鼓舞,更给予了广大投资人长远的信心。

    “光”耀太空

    创始人曹光彪老先生的家国情怀,一直是永新人信奉的圭臬,也驱使着企业发展壮大至今。

    从谋求上市,到筑梦三年,永新光学的肩膊上,曹老那句嘱咐“做到世界顶尖!”的分量正在变得越来越重。在十四五规划伊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永新光学全力以赴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科学仪器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强国的标志,永新人为了这个目标,会不断奋斗。”毛磊说,只有掌握并不断创新核心技术,才能够令国家的精密光学产品,真正勇立潮头,并且成为强国强民的助力。

    为此,永新光学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多种创新技术的诞生。其中,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据介绍,高分辨率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关键装备和工具,也是我国亟待攻克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有别于传统显微镜,他们打造的FSED超分辨显微系统采用了新的成像原理,达到了视频级的亚百纳米超分辨成像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去年,公司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教育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并促其落户新厂区,目前已经开始正常开展工作并产出丰厚的产学研合作成果。

    在技术的驱动下,公司主导制定的国内首项ISO9345《显微镜成像系统和成像部件的连接尺寸要求》国际标准于2019年起正式发布实施;带着永新光学印记的实验室、科研级显微镜逐渐走进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级学府的实验室,取代了一部分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检测仪器;在人工智能(AI)掀起新一轮技术潮流的时代,企业又紧跟步伐实现了弱视人士AI眼镜镜头的量产……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传回了全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记录这个珍贵瞬间的,正是由永新光学为“四姑娘”的“明眸”。这双“眼睛”能够精准地捕捉月球表面的地貌情况,帮助探测器成功避开那些危险地带。这也是永新光学,在继嫦娥二号、三号以后,再次携手探月工程进入太空。

    参与建设航天事业,是永新光学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1年4月29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中,由永新光学研制的我国首台太空荧光显微实验仪,带着一抹鲜亮的“中国红”映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眼帘。只可惜,曹老已经不在。在发射现场,毛磊带去了曹老的照片。在火箭腾空而起的一瞬间,他特别想告诉曹老:“我们的光学产品,早已不限于捕捉浩瀚宇宙的流光瞬息,而升级成了帮助宇航员进行空间研究的最佳利器。”

    永新光学正在用实际行动,助力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所有的努力,功不唐捐——去年,公司荣获了2020年度“浙江省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后又复评升级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珍贵时刻,背负着永新光学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向着全世界宣告着中国制造在精密光学界的崛起。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前行的航程击鼓催征。向着未来展翅起飞,永新光学行进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光”明大道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