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乐骁立 近两年,全社会的传播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跟大家分享个最近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 今年10月23日,我去参加极氪001的新车交付仪式,极氪的董事长安聪慧介绍了吉利新上线的APP,上线3个月,更新了20多个版本,累计下载量85万,10月平均日活10万+,而且所有数据还在不断的增长。 说实在,我们许多媒体的APP都没有这样的数据。为什么呢?首先,其APP有刚需,他开发了远程启动,远程打开空调等功能,这在大夏天是刚需。其次,其高频使用场景多,做到了充电桩的找桩、充电、付费、开票的一键完成功能。最后,他做了社群,他把车友会搬到线上,从车友里选出各类达人,美妆达人、摄影达人作为KOL,组建了兴趣小组,同时加入社交属性,开新能源车的小哥哥、小姐姐能通过这个社交。于是就有了强大的黏度和私域流量。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用别的APP多了,看我们媒体的时间就少了。 因此,作为我们年轻的媒体人、新闻人,面对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多,留住用户、读者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是跑工业的,我想借用中央发展制造业的一个提法,叫“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作为我们年轻记者的行动指南。 “专”,不仅要在新闻专业上花功夫,还要在一些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对口跑线的领域下功夫,成为专家。 “精”,不仅是要在新闻产品、内容上出精品,精细打磨,还要注意传播的精益管理。精益管理又是一个工业术语,是制造工艺中如何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的一门学科。我们在内容传播上,也要精益化,尽量在扩大传播效果的同时,优化流程、降低成本。 “特”,不仅是要有“能拍会写善说”的各类特长,还要在日常的内容生产、采访交际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特点、特色,我称之为“辨识度”。 “新”,不仅是内容、产品、模式上要不断创新,对新的传播规律和工具也要不断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分发技术的大行其道,形成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看到什么样的内容”,随后逐渐转变为“你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将你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由此圈层效应继续扩大。 流量池的分化,导致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交圈的圈层效应越来越明显,传播者无法用传统手段打破“次元壁”,而只有出圈,才能收获其他圈层的受众。因此,我们年轻记者也要掌握一些新的传播规律,以便于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 恩格斯说,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希望我们未来加倍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冲,不要回头,如此一来,我们将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东西,看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