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培村的快递点 |
核心提示 今年“双11”,尽管居住在距离市区70多公里之外的四明山之巅,村民也能及时享受到消费狂欢的快乐。作为快递进村示范点之一,从2020年3月起,四明山镇实行的“邮企合作”模式,让每个快递“前进”了35公里山路,快递实现“次日达”。 包裹“次日达”,山区迎来网购潮 11月12日,53岁的唐财根开着自己的厢式货车,比平时提早近1小时从四明山镇邮局出发往山下的梁弄邮局赶。正值“双11”购物节,快递比平时多了1倍,他得留出宽裕时间装件。 唐财根是四明山镇邮政所的一名老员工,从业已20多年,主要负责邮件快递的分拨投送工作。“450多票,比去年‘双11’多多了。现在,快递方便多了,大伙都放开了买。”核对完快递的唐财根笑称。 “几年前,四明山公路提升改造后,进出山方便很多了。不过,因为上山成本太高,多数快递只送到梁弄,山上村民需自行去取件,一来一回至少半天。”趁着同事帮忙分拣的空当,他与记者聊起近年变化——2020年3月,作为“邮快合作”试点之一,四明山镇开始和民营快递企业合作,统一由邮局集中取件送件。 每天一早,唐财根都会下山把快递、邮政快件、报纸、信件一并带上山。按村分拨之后,下午送到每个村的村委会里,村民们只要走几步路就能拿到快递。 “今天到达宁波分拨中心的快递,最快明天就能送到村里。”唐财根说,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或一时没工夫取件的村民,只要招呼一声,他都会把快递送上门。 从业20多年唐财根熟悉这里的每条山路和每个人,谁家有快递,他了然于心。 茶培村是四明山镇所辖的12个行政村之一,全村常驻人口600人,其中老年人占比高达60%。 “早几年,别说在网上买东西,就是外地的亲戚一般也不敢寄东西过来。但现在,每天的快递基本能送到家门口,不仅方便还省了交通费。比如,以前,家里要添个柜子,只能让木匠做一个,花费要350元。现在,网上买一个,100多元就够了。在外工作生活的年轻人,给居住在山里的老人买些东西也便捷多了。”村干部卢伟春笑着向记者讲述“快递进村”后乡亲们生活的改变。 据统计,现在平均每月有八九千票的民营快递件通过“邮企合作”模式送上四明山。 开辟“带货”功能 带火当地特色农产品 被快递改变的,除了山区百姓的生活品质,还有经济收入。作为“快递进村”重要组成部分,四明山镇邮局还开辟了“带货”功能,将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畅通的快递渠道销出去,大大增加了当地百姓和相关企业的收入。 在四明山镇邮政所,记者看到镇里农合联服务社的网点。网点里,土蜂蜜、高山冬笋、土鸡蛋、茶叶等当地土特产放满了货架。据工作人员介绍,快递进村后,便捷的物流也为农产品外销打开了市场。 早在2019年,邮政公司旗下的“邮掌柜”就开始助力农产品销售。以余姚梁弄的张金梅红娘子大糕为例,通过邮政“邮掌柜”牵头,自2019年末以来,组织120多场进社区活动,增收36000多元。同时,创建城区“红娘子”大糕团购配送网络,带动日常销售增长300%。 “快递进村”全覆盖 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不仅四明山镇,截至目前,宁波10个区县(市)2454个建制村均已实现主要快递品牌“快递进村”全覆盖,通过邮企合作、交邮快合作等方式,将快递业触角延伸至最后1公里。 今年6月,宁海县“公交邮路”正式开通,这一“既是公交车,也是快递车”的模式,让宁海边远乡村的快件配送能力达到76.6万件/年,缩短城市到农村配送时效0.5天,降低农村物流整体成本20%以上。 宁海贯彻落实交通部“客货邮”、国家邮政局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聚焦解决“快递到不了村、东西买不进来、农特产品卖不出去”核心问题,推进“集士驿站建设、数字化交邮联运、农产品在线商城”体系建设,对“快递进村”进行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迭代升级,打通城乡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为拉动乡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6月,宁海率先在全国开通了公交邮路。 当前,快递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以农村、山区为代表的下沉市场,给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宁波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温雪荣告诉记者,未来,宁波将积极贯彻省邮政管理局决策部署,继续稳妥高效推进“快递进村”建设,让散落在村村镇镇的点点星火,成为在我市打造共同富裕“宁波样板”的坚实基础,成为全省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部桥头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