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 骏 |
 |
应汉杰 |
享受教书育人的院士 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骏出生在上海,籍贯是宁波鄞州。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4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双聘教授、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 巧合的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一位院士也叫李骏,那位李骏院士是汽车发动机专家,出生于吉林长春。而刚刚当选的这位李骏院士则是数学“大牛”,曾经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最高奖——晨兴数学奖金奖。 李骏的研究方向是基础数学中的代数几何。他认为,基础数学研究总和应用相关,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他还说,数学的神奇在于,每一次重大研究过程中,总会有很多重要的直觉不见了,但是又会产生新的直觉,带你走向新的发现,感受数学的美妙,拓展数学研究的边界。 除做基础数学研究外,李骏还十分享受教书育人的过程。他表示,给本科生上课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每天都会有新的快乐。回国后,他每年都会给复旦数学系的本科生上基础课,上过他课的学生说,他授课最大的特点是,总能从现实中的案例开始,为学生讲高深的数学理论。 从金堂村走出的“金凤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1969年出生在慈溪,在慈溪宗汉街道金堂村长大,初中就读于宗汉高王中学,高中就读于周巷中学,现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我们是农民家庭,汉杰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经常跟他们说,只有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父亲应尧长说,应汉杰很勤快,常常帮着家人干农活、做小工,虽然家贫,连读书的钱都要向亲友们凑一凑,但父母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孩子读书,常对孩子耳提面命,让他们多多学习。 “学习努力,成绩好。共青团员的先进性体现得较好,被评为‘优秀团员’。”“学习努力,热情高,有钻研能力,思想性强,关心政治。”吴柏洪老师是应汉杰高中阶段的班主任,现在看来,他对应汉杰的学期总结也是十分到位。 应汉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讲授生物分离工程、药学进展等课程。他开发了治疗心肌缺血、糖尿病等多个疾病的新药,申请6个专利,获得专利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三大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之一)收录1篇和EI(工程索引,三大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之一)收录6篇。 在应汉杰的成才之路上,慈溪市宗汉街道金堂村的文化氛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据慈溪日报报道,金堂村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学习氛围相当浓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该村已经走出了多位名校博士,如今,他们的经历正持续激励着村里的学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