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院士专家在宁波院士中心为宁波发展建言献策。 |
院士工作站成新的“助推器” 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院士工作站。作为以两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以省内研发机构为依托,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将根据对应企事业单位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宁波已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147家。2020年11月,宁波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20-2021年度宁波市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的通知》,此后,经过一系列申报评定工作,宁波又陆续公布了多批院士工作站名单。目前,宁波的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还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之中。 那么,院士工作站在宁波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一系列生动的实践案例给出了答案。 近日,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出炉,宁波企业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成为至今为止全国音响行业唯一一家入选该名单的企业。近年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音王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早在2017年,音王就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共建了院士工作站,这也是音响领域成立的首个院士工作站。 在院士工作站的助推下,音王在引进和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在重大项目开发、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院士工作站让音王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音王带来了更多新特优产品和音视频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音王的数字调音台产品更是被工信部评选为了“2019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今年7月,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饶当选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一喜讯也让能之光真正成为了双院士加持的高科技企业。早在2016年9月,能之光就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共建了院士工作站,一起探索超临界流体在高分子反应净化和加工的应用,共同研发高纯接枝共聚功能树脂,实现科学研究、小试实验、中试开发、推广应用的有效结合。 如今,能之光正在将院士工作站建设成为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基地,在韩布兴院士及其人才团队的智力支撑下,能之光进一步稳固了国内高分子改性助剂领航企业的行业地位,并荣获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2018年至2020年,公司在高分子改性助剂细分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全球排名第三,连续3年国内排名第一。 截至目前,院士工作站已然成为了宁波很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另一个典型案例。伏尔肯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家军工和核能提供各种特种工程陶瓷及机械密封装置。“没有院士工作站,就没有伏尔肯的今天,更没有伏尔肯的明天。”对于院士工作站,伏尔肯副总工程师戚明杰这样评价道。 据了解,伏尔肯建立院士工作站的时间相当早——2011年。自院士工作站建立以来,伏尔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等顶尖专家的帮助下,先后在新型特种功能关键材料、金刚石辅强碳化硅、金属增韧碳化硼陶瓷材料等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前,我们只能看到眼前,有了院士工作站,我们站得高了,开始从科技创新的大格局上看问题,有目标和奔头了。”戚明杰说。 院士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多维度“加码” 除对企业和产业效益的直接贡献外,两院院士还在多个维度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加码”,例如战略研究、人才引育、学术交流以及科学家精神弘扬等方面。 今年7月,2021中国·宁波新一代人工智能学术峰会之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座谈会在宁波院士中心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人工智能战略咨询首席科学家潘云鹤牵头,会上,潘云鹤、吴志强等十多位院士专家就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如何用前沿技术促进数字化改革等话题,为宁波建言献策。 在宁波,像这样的汇聚院士专家智慧的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就举办过好几场,包括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2021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一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也都得到了众多院士专家的智力“加持”。 而在科学家精神的弘扬方面,院士专家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在上个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分别走进宁波中学、慈溪中学,就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及学子们提出的选课、就业、学科特点等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建峰院士还代表中国工程院向其母校慈溪中学赠送了一套共计10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传记,并鼓励同学们向老一辈科学家们学习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1999年首次举办甬籍院士故乡行活动以来,宁波每年都坚持通过市区联动的方式邀请甬籍院士回乡考察、讲学和度假,让宁波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院士,感受院士的风采和魅力,激发科技报国的雄心壮志,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