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瑾 核心提示 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庞大的人口流入,既是反映区域经济活跃度的“硬指标”,也是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 近日,浙江省统计局官微“浙江统计”发布《统计公报说:浙江外来人口现状及特征》(以下简称《报告》),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情况。 《报告》称,2020年,浙江共吸引省外流入人口1618.6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5.1%。规模较10年前增加436.2万人,增幅高达36.9%。 宁波的数据也随之跃然纸上。去年,浙江的1618.6万省外流入人口中,有19.4%来到宁波。 据此计算,2020年,宁波的省外流入人口达314万人,占宁波常住人口(940.4万人)的33.4%。换言之,在宁波,每3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来自省外。可见,宁波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正吸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安居乐业。 那么,来“浙”里就业的省外人口究竟有何特征? 从年龄结构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绝对优势,高达87.2%,成为带动浙江经济增长、缓解老龄化程度的“生力军”; 从性别结构看,去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的男性、女性比重分别为58.5%、41.5%,性别比为141.0,且青壮年男性居多的特征进一步强化; 从居住时间看,有近4成省外人口在浙江居住满5年以上,对这里的“忠诚度”与日俱增。2020年,在浙江暂住半年至一年的省外流动人口比重为21.0%,比2010年降低5.5个百分点。而居住满10年以上的比重达21.6%。 去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规模位居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安徽(313.9万人)、贵州(282.8万人)、河南(246.6万人),三者合计占全部省外流入人口的52.1%,与2010年相比分布更为集中。其中,安徽依然稳居流入浙江人口最多的省份,而河南的排名则从10年前的第5位跃居至第3位。 在省外流入人口的心目中,杭州、宁波无疑是求职的“第一梯队”城市。去年,杭甬两地吸纳的省外流入人口均超300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9.8%、19.4%。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制造业发达的宁波,在省外人口吸引力方面,并没有与省会杭州拉开太大差距。 紧随其后的温州、金华,分别吸纳省外流入人口229.4万人、218.6万人;嘉兴、台州、绍兴、湖州属于“第二梯队”,流入人口数量在70万人至170万人之间;而位居“第三梯队”的衢州、丽水、舟山,三者省外流入人口合计仅占全省的3.1%。 如果把目光拉回到10年前,浙江省外流入人口的地区分布可谓“风水轮流转”。当年,温州是吸引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状元”,占比高达23%。而杭州排在宁波后面位居“探花”。但10年间,杭州紧抓互联网的风口奋起直追,剑指“数字经济第一”。 作为“榜眼”的宁波,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占比,较2010年提升了2.6个百分点。但这一提升幅度却排在杭州(5.1个百分点)、金华(3.1个百分点)之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宁波务必要居安思危,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机,将更多英才收归麾下。 在提升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也必不可少。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仍以初中为主,占据“半壁江山”,且初中及以下人口比重高达77.5%,仍占绝对多数。不过,与2010年相比,大专及以上的省外流入人口比例已从3.9%提升至9.2%。 对此,浙江统计原文指出,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广东作为外来人口第一大省,省外流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长三角的上海、江苏,省外流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1.0年、10.0年,均明显高于浙江。 目前,在宁波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167.7万人,而杭州的这一数据为349.9万人。 未来,宁波要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学历人才的流入,必须在产业结构、商业配套、软环境等方面持续提升完善,为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提供安居乐业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