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有待补强 “宁波比较落后的,也是宁波一直以来的短板,就是‘创新能力’。”杨岭说。 从此次评价体系看,宁波高新企业数量尽管增长迅速,但还是拉了指标后腿。截至2020年末,宁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02家,居全国重点城市第18位。 在创新载体方面,2020年,宁波还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累计32家;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48家,累计1381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累计66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累计12家。尽管增速较快,但较杭州、苏州、深圳等同类城市,总量依然存在差距较大。 在全社会科技创新方面,2020年,宁波R&D经费为354亿元,在全国居12位,略高于东莞、长沙,仅处于第4阵营(250亿元至500亿元);研发强度为2.85%,也仅高于长沙、佛山、郑州、重庆。 在科创方面,宁波已明确提出“争先进位”的目标。今年发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宁波力争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研发强度)达到3.6%,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5%,技术交易额达到450亿元。 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方面,宁波也需加快推进的步伐。目前,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优胜集群分布在20个城市。其中,深圳、广州、南京、青岛、成都,均拥有2个及以上决赛优胜集群。而宁波仅有磁性材料一个。 从全国看,东部地区城市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共有55个城市入榜,江苏、山东各入 围13个城市,数量并列第一,继续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中西部地区共入围40个城市,四川有5个城市入选,入围数量远超过其他西部省份;东北地区有5个城市入围,大连从2020年的第45名提升至第35名,大庆首次入围。 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振兴步伐落后于中西部地区。全国95个老工业城市中,有26个城市入榜。其中,59个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城市中,有20个城市入围,四川入选城市最多。13个东部地区老工业城市中,有5个城市入围。其中,江苏常州、徐州、镇江3个老工业城市全部入围,并位居榜单老工业城市排名前三甲。东北地区有23个老工业城市,但仅有大庆一城入围。 部分省份副中心城市表现亮眼。此次入榜城市分布于21个省份,占比近8成。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全部进榜,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成都8个城市位居榜单前10强。部分省份副中心城市在此次榜单中表现亮眼。其中,作为江苏副中心城市,苏州排名超越省会城市南京。 在报告中,赛迪顾问提出5点建议—— 激发产业增长新动力。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发展前行动力,动态梳理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高水平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开创区域协同发展新方式。加快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共进,着重培育一批跨区域产业发展示范试点。 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排名前位城市应立足现有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加快攻克核心制造技术,强化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全球化高端制造技术创新网络,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再造老工业城市产业新活力。可借鉴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成功经验,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加快产品研发,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计划和“百企先行、千企上云”专项行动,创建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知名企业、示范园区,探索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新体系。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分层培育中小企业群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