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回望2021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深叶茂,结出硕果累累

这一年,宁波科创收获了这些

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杭州湾专场赛。

    记者 吴正彬 文/摄

    核心提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将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在过去的这一年中,宁波政企学研各界都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出台了《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重磅文件,斩获了诸多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落地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壮大了一批高潜力创新企业,引育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举办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

    果实 频频收获各项大奖

    11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由宁波企事业单位牵头、合作的8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成绩十分亮眼。

    在8个获奖项目中,江丰电子牵头完成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打破了国外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这一芯片材料领域的垄断地位。“我们争取再通过3-5年的努力,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世界冠军。”江丰电子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姚力军说。

    除了在国奖中喜获丰收,宁波也在省奖中斩获佳绩:今年6月,由宁波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完成的50项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较上年增长31.6%,其中一等奖7项,获奖项目数量和奖励级别均创下自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的最好成绩。

    科技奖项上的硕果累累,也反映了近年来宁波科研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上的活力,这样的活力仍在持续迸发。

    根深 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发芽

    今年5月,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揭牌成立,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原所长崔平受聘为甬江实验室主任,这是宁波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大事件,对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目标是持续产出国际一流、代表国家实力的系统性重大创新成果,在多学科交叉前沿材料领域占据全球战略制高点。”崔平表示,甬江实验室将聚焦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高分子与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立志成为宁波高能级科创平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除了甬江实验室的揭牌成立,一批大院大所在宁波的“生根发芽”,也为宁波的科技创新带来了新气象。

    今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正式入园;今年9月,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的聚烯烃、精细化工实验楼和配套用房结顶,进入墙体工程部分,预计明年6月底交付;今年10月,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首批十个科研团队正式入驻,标志着研究院科研创新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叶茂 高活力创新走上康庄大道

    今年以来,宁波还出台了《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宁波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磅文件,以加速推进三大科创高地的打造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其中,《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对未来5年内宁波科技创新工作做了全方位布局,提出了“到2025年,宁波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城市排名逐步提升,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着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大优化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等重点任务。

    顶层设计的日益完善,也让宁波的科技创新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和更强劲的动力。

    在成果转化方面,根据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完成技术交易额总计达240亿元,位列全省第二。

    而在人才引育方面,今年以来,宁波入选新一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国家“杰青”、省特级专家等3项指标均居浙江省首位。1-11月,全市新增就业大学生18.88万人,同比增长22.6%,全年预计超20万人;新增1家国家级人才企业上市过会,累计达6家;外国专家1人新获评中国政府友谊奖、12人新获评省“西湖友谊奖”,均领跑全省,并首次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强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宁波籍院士新增2人,总数达到120人,这也进一步擦亮了宁波“院士之乡”的金招牌。宁波不仅走出了很多院士,也吸引了更多的院士来为宁波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尤其是一批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更是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