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诗词大会,刮起最炫诗歌风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社会上刮起了一股“诗歌热”。借着这股东风,书店里的诗歌书籍也热销了一把。而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培养出武亦姝式的孩子,成了他们的又一个教育目标。本期城市话题,一起来谈谈眼下的“诗歌热”。

    □本期主持 毛超峥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嘁嘁嘁_seven:诗歌是用最简短的字句描绘出美丽的场景,这是现代语言所不能比的。就像当我们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词时,脑子里会自动浮现出一望无垠的沙丘和满天的晚霞。

    @柴可夫司机:诗歌就像一座宝库,每一首诗词从遣词造句,到声调韵脚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文学修养,每次细细品读都能有所收获。诗歌之所以能传诵至今,说明它的核心内涵是极富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能跨越时空,在每个人心中激起回响。

    @斯密: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诗歌之美,确实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阅读诗歌虽然带不来物质上的富足,但它能润泽心灵,是一笔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陈圆圆圆圆圆:我的古诗启蒙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小时候背诗靠的是死记硬背,不能完全领会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等长大后回过头去再细细品读,才领略出这些诗句的美感来。

    @siddaku:我记得当时看节目时,被一位选手背诵的诗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所打动,诗句大概意思是,江南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东西,那我就把整个春天送给你吧。诗歌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博大的胸怀,是我们这些被钢筋水泥包围的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可以作为爱好不需强求

    @大象为什么你的鼻子那么长:《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我还是很喜欢的,算得上是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这个节目之所以能成功,还是要感谢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诗歌这一文化瑰宝。但我并不支持让孩子们去背几千首古诗,诗歌主形象、少逻辑、缺严谨,对培养思维逻辑并无益处,如果爱好诗歌可以适量读一读,但不应该提倡孩子把大量精力放在读诗歌上。

    @夏鸣蝉:如果喜欢,愿意利用空闲时间把阅读诗歌当做消遣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要以此为生,甚至想借此搏出位就完全没有必要,武亦姝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亲爱的蔷薇:诗词中的生活体验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古人没有即时沟通的网络,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心中所感。但时代在变化,古人的喜怒哀乐我们大多已无法感同身受,而我们现在要抒发的情感也无法由古人代劳。

    品读诗歌的出发点在于兴趣

    @胸口碎大石爱好者:《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后,可以预见,将有一大批望子成龙的父母摩拳擦掌地为孩子罗列出了一堆必读书目,这不由地让我联想到小时候被“背诵全文”所支配的恐惧。诗歌重要的是积累和理解,如果孩子无法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只是机械地背诵,反而会引起孩子对于诗歌的反感。

    @青青草地:其实反观《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几位选手时不难发现,真正支撑他们坚持读诗的是他们对于诗歌的热爱。也正是有了大量诗歌的积累,才造就了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气质。

    @青葱无敌美少女:诗歌热兴起是文化价值的体现,说明普通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但是,如果仅仅是跟一阵风,而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样的认同并不能持久。

    编后:

    诗歌的文化内涵确实值得我们深挖,其深层次的意味只能慢慢感悟。品读诗歌就像是一趟孤独的旅程,在这趟旅途中如果出现了太多追逐热点的人,就失去了它的本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