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峰

    《匠人》的封面装帧很特别,颜色乌漆墨黑的,像是被谁扔进火堆又被谁从火堆里救出来一般,字是木刻的,书脊是裸露的,边是毛的,且涂了墨。书的设计师朱赢椿说,“这本书的质感要怎么表达呢?它应该是苍凉的,但是有一种力量的、沉默的、黑的、重的。”当你看完《匠人》,会觉得设计师的话其实就是这本书给你的感觉。

    作者申赋渔出生在苏北的有着600年历史的一个叫申村的小村,到1970年,申村已是好几万人的大村。谁也不曾想到,当现代化进程挟带着钢筋水泥滚滚而来,申村没有幸免。作者所熟悉的一代人一个个凋零,村庄不复存在,回首申村,就像一场没有存在过的海市蜃楼般的幻境。

    一个完整的村庄必定有形形色色的匠人,那些曾是作者日日相见,知根知底的匠人,原先是从古至今代代延续的一环,这个环,至今天断了。作者通过《匠人》记录了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木匠等等15种工匠艺人,向渐行渐远的几近消失的乡村生活致敬,也向迈入中年在喧嚣的城市打拼的一代人内心的故乡,做了一次深情的回望。

    村里唯一的医生荷先生有一片药草园,乡人随用随摘,为感念其德,村里人在荷先生去世多年后也没有拆他的茅屋。作者有一次回乡却发现药草园不见了,原地竖起了教堂,开篇《瓦匠》的故事就此引出。瓦匠原当过兵,大裁军后做了瓦匠,瓦匠得病后信了教,成了传教士,把祖宗的牌位给烧了。这可惹恼了他的弟弟锅头,也带给申村人震惊,从古至今申村不曾发生过烧祖宗牌位的事,锅头操起十字架,狠狠砸在瓦匠的腿上。作者对乡村的人情世故进行了结网一般细致地打捞,心灵深处的乡里情结渗透在字里行间,乡村朴素的道德观支配着人的价值观,也左右着一个人的行为。

    我的父亲很小的时候学过篾匠,他的父母亲在他少年的时候死于瘟疫,妹妹饿死,曾经要过饭。父亲这一代人什么苦都吃过,当他后来从农大毕业分配工作,依然信奉“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样的价值观念,选择了与篾匠相关的职业。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是挥不去的记忆,心底残存的一处柔软留给故乡留给亲人。这本《匠人》令每个思乡者忆起了旧日的时光,它带我们穿过时间的长河,体会曾经消失的美好岁月带来的安静悲伤。

    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作者以悲悯的笔调讲述了匠人们做过的善事,也讲述了其中一些匠人不堪的过去。匠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传奇故事,虽然他们老去了不在了,但他们的故事是乡情的根,成为一个村落的演变史,成为中国乡村的变迁史。

    该书还讲述了一个雕匠的故事。曹铁匠的儿子井水看上芹秀不愿去当兵,被迫入伍后一次次当逃兵,被雕匠一次次拦回,后井水死于战场,雕匠回到了故乡,他把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雕成井水和秀芹的模样,成全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相守。然而在雕匠死后,作者的父亲发现土地公公更像雕匠的模样。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想要守护一段爱情更何从谈起。

    15个匠人牵出15个故事,人物套着人物,百年风云爱恨情仇,瓦匠的忘本,篾匠的倔强,织布匠的能干……在作者的笔下用充满叙事魅力的散文笔调抒写开来,如河流东下。扎灯匠为了报答双目失明的战友“拉瞎子”给人算命揽生意,剃头匠杀了日本中队长回乡,本该“封侯”的修锅匠只落成一副猴样……匠人的命运粗粝卑微,人性的厚重却无法承受,与其说日渐消亡的是手艺,不如说是再也找不回来的朴素人性,手艺消亡了,新技术可以代替,匠人消亡了,便永远不会再出现。

    15个匠人的故事是从火堆中抢救出来的15件珍宝,配上乌漆墨黑的封面,一切配合得刚刚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