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A5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安全教育 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通讯员 董平校 乌雯雯 记者 王曙丹

    生命安全教育启动仪式

    课内链接课外 伴随学生成长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照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在学科教学、校园活动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元素,搭建起课内链接课外的教育模式,使生命安全教育贯穿校园生活。

    学科渗透提升灵活性。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主线,并融入语文、社会、体育、自然等多种学科教学中,有效提升教育灵活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优势,每周安排相应课时,围绕真实案例,分主题进行问题研讨、情境探索,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传播生命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生命安全认知水平。贯彻全员育人理念,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语文、社会、体育、自然等学科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链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生命安全知识,深入感受生命的多种意义。

    专题教育增强系统性。重点开展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安全、法制、禁毒、环保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系统性。关注生理健康,组织生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活动,普及生理健康知识。开发排球、篮球、花样跳绳等特色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课、大课间、运动会内容,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关注心理健康,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六成以上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C证,成功创建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构建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组织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档案,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及进一步诊治。关注安全教育,把握学期两头、上下学、节假日、寒暑假等重点时段,开展交通、食品、防溺水、防特殊恶劣天气、防自然灾害、防校内外欺凌暴力、防踩踏等教育活动。采取安全课程、主题班会、逃生演练等形式及校园网、公示栏、家长学校等平台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

    校内链接校外 呵护学生健康

    拓展校内外成长空间,校内营造阳光氛围,校外整合多方资源凝聚教育合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多种能力素养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文化氛围滋养健康生命

    从海洋、农耕、科技等多种特色校园文化中提炼生命安全教育元素,将其融入文化环境建设中。布置科学探索、自然探秘、动物探趣等主题长廊,开放生物标本室、科技实践室等功能区域,并组织学生定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带领学生探究生命奥秘。打造校园文化墙,张贴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文明标语、警示语等,营造浓郁的生命安全教育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在教室中布置“生物角”“图书角”“阳光园地”“艺术舞台”等个性区域,使生命安全教育文化走进班级。举办校园文化节、体育节、读书节等主题节日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体育特长、促进个性成长的平台,使其深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

    社会各方齐动守护成长阳光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推进生命安全教育。通过校园网、家长学校、家校开放日、上门家访等活动增进家校交流,及时发布生命安全教育信息和教育指引,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成人礼”、感恩主题教育等校内外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争取家庭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支持,巩固教育效果。

    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建成近30家“社会实践大课堂”,供学生开展集体、小组、个人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职业见习、参观考察、修学旅行等活动,有效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发展其多种素养和能力,激发他们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公安、交通、卫生、文化、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普法、禁毒、防艾等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教育活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食品安全整治、“护苗”行动等专项行动,全面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其终身幸福和健康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