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余 周磊 本报讯 3月22日,在全省剿灭劣V类水誓师大会莼湖镇分会场,全镇51个行政村的村干部悉数到场,逐一签订“五水共治”目标责任书,吹响了“劣V类水体”剿灭攻坚战的号角。 自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该镇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整治河道面貌,不断提升河道水质。 在去年开展的畜禽污染整治和水禽扩面整治两项行动中,该镇重拳出击,干群一心,拆除禁养区生猪养殖场42家,整治完成33家;拆除鸡、鸭等水禽养殖场166家,清退鸭47万羽、鸡3.6万只,拆除建筑9.1万平方米,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此外,该镇还投入巨额资金和巨大精力,整治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源:针对全镇企业累计开展3次环保排查,关停16家偷排漏排污水的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已完成43个行政村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的决策部署,从3月开始,莼湖镇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全面动员部署 落实责任 在区里召开动员会后,该镇第一时间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及各村书记、主任参加的剿灭劣V类水体暨生猪养殖场清退推进会。“劣V类水体剿灭战是五水共治向纵深推进的一次重要行动。”镇党委书记刘海华在推进会上强调,“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速决战,也是一次检验干部工作作风和能力的机会,镇村两级干部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以铁军精神发力抓好劣V类水体剿灭行动。” 同时,该镇继续完善河长制及配套机制。对全镇69条河道的河长进行重新调整,新增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道7条。其中,已排摸出的3条劣V类水体河道由党委书记、镇长等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实行双责任人制度。构建小微水体管理制度,由村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此外,为强化责任落实,推行干部包干制度,与各行政村签订“军令状”,层层压实治水责任,修订考核管理办法,倒逼责任落实,坚决打赢治水仗。 全域摸底排查 列出清单 从3月3日起,该镇便要求联村干部下村指导开展水体排查,并将排查结果及时上报汇总。剿灭劣V类水体暨生猪养殖场清退推进会议召开后,该镇继续加强排查力量,在前期排摸的基础上,组织镇村干部再次通过现场检查、水质监测等方式,在全域内对农村池塘、沟渠、小溪流等小微水体和山塘、水库等水域水体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截至目前,累计排查水体600余处,梳理汇总问题水体15处,逐项建立问题台账,列明污染源、污染物清单等。同时,镇五水共治办会同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水口进行全面排查,从岸上源头寻找污染,已查处4家偷排漏排的企业,并责令限期整改。 全力推进整治 不留余地 该镇将排摸出来的劣V类水体,以项目化方式抓推进,按照方案落实各项措施负责人,逐一制定作战图,确定项目表、时间表和责任表。辖区内元王邵河、飞跃塘横河、大潘岭溪3条劣V类水体河道都已制定“一河一策”方案,预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在10月底前完成综合治理任务。目前,元王邵河和飞跃塘横河清淤工程陆续启动。在排查中发现的大畈垃圾填埋场劣V类水体,已编制“一体一策”方案,现已进场开始治理。同时,该镇还强化对水质变化、重点工程项目等进行全程监控。 在重点治理3条劣V类水体河道的同时,该镇根据摸排出其他劣V类水体或疑似问题水体,逐一认定,计划在3月底前编制完成“一河一策”剿灭方案,稳步推进截污纳管、清淤泥、污染源整治等后续工作。 此外,为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保持河流、库道、沟渠等各类水域水质洁净,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目标,该镇从水质源头着手,通过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污水零排放区建设项目、畜禽养殖场整改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全面清除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主要污染源,彻底剿灭劣V类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