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应国民 本报讯 连日来,江口街道一批事关民生的实事工程相继上马:投资510万元的江宁路至东江路道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以解决孙俞村搬迁安置户出行难;投资1800万元,加快实施浦口王、横里埭等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组织40多名干部,对山头朱河、前横河、前胡河和包山河进行全面清淤,标本兼治剿灭劣V类水……这是江口街道集中财力办好办实民生事的一个缩影。 “办好民生事,这是区委、区政府对基层提出的要求,也是百姓所期盼的,更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事无小事,该办能办的马上办好,有困难的想方设法办。”江口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志维表示,要时刻把民生事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干字当头,把民生事一件一件办好办实,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江口街道始终抓住民生这条主线,不撒胡椒面,集中财力,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民生问题。新浦路被当地百姓戏称为“垃圾路”,地面电线杆林立,架满各种线缆,群众颇有微词。为改变这一状况,街道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实施管线地埋。灵峰路、江宁路等破损严重,街道投入500万元进行路面补修。拆除江口老影剧院危房,腾出空间新建了拥有8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有力缓解了群众停车难。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建成区主要道路、公厕等进行卫生保洁。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利用建成区30多处的4000多平方米闲置地块,新建48个休闲公园和416只花坛,新增绿地面积7.8万平方米,使镇域环境锦上添花。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实际需要。街道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引进一家河道清理公司,对20条河道实行一天两次大“洗脸”,让河道水流更灵动、更清澈。为实行污水零直排,在拆除33家生猪养殖场的基础上,今年将关闭非禁养区内的30家养猪场。拆除违章建筑165处,拆违面积达62.19万平方米,拆出后的地面该还田的还田,该绿化的绿化。 办好民生事,不仅要投入资金,更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活血”“造血”。街道成立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协调小组,鼓励有条件的村建造标准厂房,通过出租增加集体收入。至今,全街道已有18个村的标准厂房统一出租,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过去朱应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到5000元,通过资源挖掘和厂房出租,现在达到58万元。村里有了钱,就为村民办了一大串实事,让百姓尝到了甜头。上横村发挥区位优势,通过集体厂房出租,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69万元。与此同时,街道利用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学院,已为857名农民提供各类技能培训,今年成功推荐300多名农民就业。街道先后新建东江家园和新浦家园,587户住房困难户喜搬新居,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