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A7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谢界山

    日生庙前古樟树

    石垒围墙

    村中小路

    屋后小溪

    老屋青瓦

    谢界山远景

    □陈培芳

    这是我第三次来谢界山,每次前来都能收获不同的惊喜。

    谢界山地处溪口镇和大堰镇的交界处,村子地势险要,山明水秀。“诗意谢界山,终于等到您。”刚一进村,村口新砌石墙上红绿相间的几个大字便出现在眼前,河道两旁那些色彩斑斓的彩色轮胎,有种说不出的喜庆,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村民的那份热情和淳朴。

    午后的谢界山安静并热闹着。行走在石子路上,穿梭在小巷中,感受这里万物的姿态和休闲时光。农家院子里葡萄架上的藤蔓长出新绿,古树下,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斑驳洒在身上,清新而美好,不知谁家窗台上生长的多肉植物,慵懒而优雅地躺着,门前不知名的花草正伸展摇曳,让我们只敢细语低吟。小猫正享受它的午觉时光,而小狗看着我们一行人从它家门口经过,忙出门打招呼,不过这招呼似乎不怎么友好,还引来了街坊四邻的“小伙伴”也来凑热闹。

    三四月份雨水不断,难得的一个艳阳天,老人们在家呆不住了,纷纷聚集在村中央的古树下。午后的休闲时光总能让老人们感到无比开心,只要聚在一起,慢生活就会立即变得生动无比,或是跟着戏曲哼上几句,或是谈论着孙儿们考上了哪所大学,谁家儿子娶媳妇了,谁家又购买了新车······老人今天的场景,就是我们明天的生活,这样闲适的场景是否是我们每个人多年后的梦想?

    听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介绍,清朝中期,陆家太公为避战乱从余姚陆埠迁移至奉化剡源一带岩头榆林村旁一个小山岙居住,取名陆家岙村。清朝后期陆家太公又迁移至现在谢界山村定居。期间又陆续从岩头、石门村迁来毛姓,从亭下村迁来单姓。所以目前村里以陆姓、毛姓、单姓三大姓为主,几百年来三姓人家互通婚姻、和睦相处,共同守护着美丽家园。

    村委会对面有一座古庙名曰“日生庙”,相传清末时期因人口发展和历史原因,经三姓族长商议,决定在村口造一座庙,以求村子香火不灭、人才济济。“那么为什么叫日生庙呢?”不禁有些好奇。“当时庙造了起来,取什么名却得不到统一,所以大家定了一个时间,想集中讨论。无巧不成书,取名那日刚好一轮红日升上山头,一缕阳光射进大殿,照得神像若隐若现,所以就取名“日生庙”,因日而生的意思。”村支书的介绍颇带有些传奇色彩。

    谢界山村内至今仍有几棵保存完好的名木古树。日生庙前一棵古樟树,枝干遒劲有力,树叶郁郁葱葱,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是村民聚会纳凉喝茶的绝佳休闲场所。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一株有3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现在并不是桂花的花期,但那亭亭如盖的树冠却引得我们惊叹,树根裸露在外,两根主杆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看似一棵又形似两棵,犹如一对难舍难分的夫妻,相守百年。

    流水淙淙听不尽,溪流是山中最灵动的乐章,侧耳倾听,这里没有嘈杂的机械声,没有尖锐的喇叭声,有的只是疏落的言语声和山泉的叮咚声。溪流潺潺而过,四季如一,打击着自己的节奏,赋予村子以独特的灵气和闲适之感,谢界山正如同这溪流,叮咚叮咚,步履不停。

    如果说溪流给谢界山以灵动之乐,那么建筑便有宁静之趣了。村中屋宇沿溪而建,住所形式多样,有大石块和木头垒筑的原始屋子,也有水泥砌筑的现代住所,不一而足。沿着石阶,我们走入了小村内部。村庄历史久远,屋子多是朴素原始的木石结构。不同于普通的山村,这里的屋子建造得颇为讲究,形制大多为四合院式,看起来倒有些山中大户的底气,如今几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屋院大多荒废闲置,唯有门厅尚存,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个有心人,去挖掘一下老屋背后的历史遗存。

    古道悠悠,述说着时代年轮滚动的喧嚣,烙刻着历史变革的印记,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重要内涵。谢界山的村名,与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有一段渊源。相传谢灵运在临海做官时,经常去看望当时住在嵊州的太舅公王羲之,而谢界山又是连接两地的必经之路,喜欢山山水水的谢灵运在谢界山这个驿站休息时,看到这里的美景,一时兴起做了好几首诗。当地人为纪念他,故以谢名村。如今,聪明的谢界山人又深入挖掘谢灵运故事,打造了灵运壁、灵运古道、灵运泉、谢灵运雕像,并提出了“诗意谢界山”的口号,逐步打开了乡村旅游的新局面。近年来,村里非常重视古村的保护和修缮,目前正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一些历史民居、屋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加快了停车场、步行道、指示牌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着手挖掘、整理村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2015年底,谢界山村被宁波市政府评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时光在流逝,村庄在变化,然而村口的这条小路却从未改变它的容颜,一直默默注视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儿女,迎接着光临这片山林的友人。

    小名片:谢界山位于大堰镇西部与溪口交界处,村域面积4.28平方公里,全村在册人数787人,共计265户。谢界山村集体经济薄弱落后,近年来在村干部带领下,创新村务管理方式,引导村民当家作主,探索发展新路子。推出的村规民约和村内开办的老年食堂被中央4套《走遍中国》栏目专题采访报道。在区政府打造美丽乡村和乡愁经济建设思路指引下,谢界山村改造了村大礼堂作为《乡村记忆陈列馆》,2015年入选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