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婆媳谱写最美家庭和谐曲

胡叶浓&钟雪珍:婆媳同心共创业

    有人说,婆媳之间关系会影响三代人,乍一听觉得有些夸张,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婆媳情是促进家庭和睦的重要调剂品,虽然平淡却必不可少,好的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稳固、持久、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17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开幕之际,本专刊关注好婆媳,旨在宣扬、传承社会美德——

    15年前,钟雪珍去胡叶浓的食品厂上班,胡叶浓一眼相中了钟雪珍,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儿子。如今,两人已经有14年的婆媳情分,感情胜于母女。

    在岳林街道土埭村村口的一家食品厂内,记者见到了64岁的婆婆胡叶浓。刚刚从车间回来的她心情很不错:“现在办企业,特别是办食品企业,很难啊。自从小钟接手后,我可轻松多喽。”胡叶浓45岁时第二次创业办了这家食品厂,近几年,她逐渐把公司交给媳妇钟雪珍来管理,自己只负责生产,看着儿媳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她非常欣慰。

    今年37岁的钟雪珍是家中的二女儿,从小就非常勤快,而且长相甜美,所以当初一到胡叶浓的公司上班,就被胡叶浓看中意,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结婚后,她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后来买了新房,也是特地买了大房子,为的还是继续能和公婆同住。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为了让婆婆辛苦创办的家业在自己手中继续得到发展,钟雪珍一心一意地守在厂里。每到食品厂忙季的时候,她更是每天加班到天黑才回家,有时候甚至去生产车间帮忙,和工人一起干活,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别人都说小钟嫁到我们家享福了,其实她嫁进来以后没有一天是轻松的。”胡叶浓说,自己的老伴常年在贵州管理蓝莓种植基地,儿子是医生,她一个人管理公司,实在忙不过来,幸好有这个好儿媳,其中的艰辛,只有婆媳她们自己知道,“虽然她每天很辛苦,但是从来不会表现出来,有时候嘴上说着累,事情还是一丝不苟地在做,比我能干。”胡叶浓毫无保留地夸赞自己的儿媳。虽然胡叶浓把公司交给了钟雪珍打理,但是钟雪珍也是十分尊重婆婆的意见,大事小事先和婆婆商量,从不自作主张。

    每年蓝莓上市的季节,胡叶浓都要去贵州帮忙,一去就是三四个月,钟雪珍便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管理公司,照顾一双儿女,打理家庭琐事,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每次我从贵州回来,家里都是一尘不染的,我房间里的床上夏被已经换上了冬被,衣橱里夏装换成了秋装,整整齐齐地挂在那里。”胡叶浓说,这个儿媳做的每一个细节,都让自己非常感动。

    周根凤&邵桂秀:以德报怨谱赞歌

    走进邵桂秀的家里,刚刚从厂里赶回家的她正在喂婆婆喝水,“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婆婆的房间里看一下,这样我才放心。”伺候完婆婆,邵桂秀坐下来聊起了自己和婆婆的事情。

    今年62岁的邵桂秀是尚田镇印家坑村人,年轻时嫁给了同村的丈夫,生下了一对女儿。“那时候,婆婆还年轻,但是她从小就比较疼她的女儿,一直在帮女儿家打理生活,从来没有在生活上照顾过我和孩子,包括两次月子。”邵桂秀说,那时候心里其实有点埋怨婆婆的,但是想到婆婆坎坷的一生,她也就想通了。邵桂秀告诉记者,婆婆从24岁开始守寡,养大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同样作为女人,自己内心还是非常钦佩自己的婆婆的。

    2015年10月,周根凤突发小中风,虽然经过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却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邵桂秀二话不说,主动把周根凤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顾。由于周根凤上下楼梯不方便,本就不富裕的邵桂秀花了1.5万元钱,在院子里专门造了一间小屋子给婆婆住。

    由于丈夫照顾婆婆有诸多不便,再加上丈夫工作忙,为了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周根凤就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每日清晨5点半她就起床,为婆婆梳洗穿衣,做好可口的饭菜,喂婆婆吃饭,然后赶在7点半之前到离家不远的厂里上班。有时候厂里要上夜班,无论下班多晚,她都要去婆婆房间里看一看,确认婆婆安睡了才自己梳洗休息。她经常给婆婆洗澡、理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婆婆的饮食起居。在邵桂秀的精心照顾下,本已经瘫痪在床的周根凤可以下床走动了。

    “要是没有这个儿媳妇,我老太婆可能在前两年就已经不在了。”周根凤早已把邵桂秀这个儿媳妇当成了亲女儿,回忆起自己以往对儿媳妇的种种不是,老太太不禁湿了眼眶,“我这个儿媳妇真的比亲闺女还好,那时候我对她不好,她却一点也不计较,老太婆我过意不去啊。”

    “照顾老人虽然累,但是我已经习惯了围着婆婆转,若是停下来不伺候婆婆,自己就找不着北了!”多么质朴的语言、朴实的真情!邵桂秀用她的实际行动,给我们诠释了孝道大义的真谛。

    李杏飞&刘三玲:千里缘婆媳情

    在江口街道徒家村的一家理发店里,记者见到了李杏飞和刘三玲婆媳。婆婆李杏飞在徒家村开了一家理发店,而媳妇刘三玲是鄞州区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助理,每次周末休息的时候,刘三玲就会带着女儿去婆婆的店里坐坐,帮着打扫一下卫生,和婆婆聊聊天。

    “我这个儿媳,真的可以打100分。工作能力强,又勤劳踏实,教育孩子也很有一套。”说起儿媳妇,李杏飞一直夸赞不停,她说,儿子和儿媳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她第一次看到三玲,就认定了这个儿媳妇,“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合眼缘,感觉这婆媳缘分就是前世注定的。”

    刘三玲是湖南邵阳人,嫁到这里已经有8年了,8年来,婆媳关系一直很好。“我和婆婆两个人性格挺像的,都是直来直去的人,有些不愉快的事情,都会说出来,然后一起解决,隔天就没事了。”刘三玲说,自己是做幼儿教育工作的,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经验,而婆婆就跟其他奶奶一样,特别宠爱自己唯一的孙女,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两人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三玲唯一一次跟我生气是孙女生病那次。”刘三玲一直不提倡给孩子输液,孙女咳得厉害,李杏飞瞒着刘三玲给孙女去医院输液,事后被刘三玲发现,两个人因此闹得不开心。“其实婆婆也是为了孩子好,所以现在回想起来也挺后悔跟婆婆发脾气的。”说起那次事情,刘三玲有点不好意思。

    由于刘三玲的饮食习惯和这边不一样,所以每次去买菜时,公公都会特地买一些她爱吃的菜,平时婆婆去外面玩或者逛街,看到适合刘三玲的衣服,也会买来给她,而且都是非常合她的心意,公公婆婆对待自己像亲生女儿一般,让刘三玲非常感动。“你这么大老远嫁到我们家,我们不对你好谁对你好啊。”听儿媳妇夸自己,一旁的李杏飞笑着接上了话。

    “三玲和我儿子吵架,我都是帮三玲的,不管谁对谁错。”年轻人相处总有磕磕绊绊的时候,每次刘三玲和丈夫有些小矛盾,李杏飞都是在中间调节气氛,讲些小笑话。说到婆媳相处的秘诀,李杏飞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是从媳妇过来的,很理解一个远嫁的女孩来到新家庭以后的那种迷茫和无助,所以自己凡事都是向着媳妇的,“不管是不是三玲的错,我都先骂儿子一顿,然后等事情过了以后再跟她沟通,她也愿意听。”

    婆婆对自己的好,刘三玲也一直记在心里,她平时生活简朴,衣着简单,却不时地替婆婆添置新衣,每次网上购物或者逛街的时候,都会想着婆婆。她还经常带婆婆出去旅游,这让很少出门旅游的李杏飞很是开心,“三玲,你对老妈的好,老妈都记着呢,你就是老妈的亲闺女。”采访的最后,李杏飞突然动容,跟刘三玲说了这么一番话。

    俞祥意&卓水娟:长病床前有孝媳

    在裘村镇岭下村,提起卓水娟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今年63岁的卓水娟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22岁嫁到婆家后,四十年如一日,侍奉患病的婆婆,用无私的爱撑起了一个家,她常说媳妇照顾婆婆是天经地义的,而她也是这么做的。

    记者联系上卓水娟的时候,她刚刚操持完婆婆俞祥意的“三七”。“婆婆走得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提起刚去世不久的婆婆,卓水娟难掩心中的悲伤,“这么多年照顾下来,已经习惯了,现在突然人不在了,感觉自己心里缺了什么。”

    卓水娟家院子里有一间新造的小平房,这是之前她和婆婆平时住的地方,房间里,一张古朴的雕花大床是婆婆的,而旁边临时支起来的木板床是卓水娟自己睡的,她告诉记者,因为生前婆婆腿脚不便不能上下楼,可晚上需要人照顾,所以就只能这样了。2000年,婆婆在院子里摔倒,双腿残疾不能下床。2006年,卓水娟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年迈的婆婆和一双儿女,遭受了丧子之痛的婆婆生活更是完全不能自理。卓水娟比以前更忙碌了,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家里厂里两头赶,白天为婆婆送汤送药,晚上为婆婆洗脚擦身。为老人做饭、洗衣、换药、端尿盆成了卓水娟每天的“必修课”。天冷时她每天用热水袋帮婆婆暖脚,天热时每天两次帮婆婆洗澡洗衣服,为她驱赶蚊虫;怕饭菜烫着老人,一日三餐,心细的卓水娟总是自己先尝尝,等到不冷不热时再一勺一勺喂给婆婆……

    “有我在,婆婆吃口饭还是有的。”卓水娟丈夫去世时,留下了一身的债,所以家庭条件非常不好,但是卓水娟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一心一意照顾好婆婆。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婆婆生前虽然一直瘫痪在床,却穿得十分干净,气色非常好,而且从未生过褥疮。“要不是媳妇孝顺,老太婆肯定不会这么长寿。”街坊邻居都这样说。去年夏天,记者采访卓水娟,当时已经98岁的婆婆虽然听力、讲话方面有点困难,但听邻居夸奖自己有个好媳妇时,老人脸上总是一副幸福的表情。

    听村里人介绍,俞祥意去世前3个月,卓水娟每天衣不解带地照顾着她,与她同吃同睡。婆婆去世后,卓水娟又亲手替婆婆擦洗了身子,换上了寿衣。“舍不得交给别人去做,首先是不放心,其实也算是尽最后的孝道。”

    虞月花&汪淑姣:真心换真情

    汪淑姣是大堰镇人,2013年嫁到了北仑,成为虞月花的儿媳妇。事实上,早在2010年,汪淑姣已经在准备婚礼了。一场意外,让她的婚礼推迟了整整3年。

    2010年,虞月花突发性脑血管瘤破裂,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要长时间的照顾,而家里又没有多余的人手。于是,刚刚与她家订婚的汪淑姣主动辞掉工作,去未婚夫家照顾这位“准婆婆”。由于婆婆身体虚弱,治病又花了不少钱,汪淑姣和未婚夫商量,推迟了婚礼,安心照顾起了“准婆婆”。虞月花生病的这大半年里,汪淑姣一直在这位“准婆婆”家帮忙照顾,直到虞月花身体康复了,汪淑姣才重新出去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最终考入了奉化的一家公立幼儿园,做了一名幼儿教师。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正是学习的时候。做出辞职照顾婆婆决定时,心里也很矛盾,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当时的付出,现在才有这么好的一个婆婆。”汪淑姣告诉记者。

    2013年,虞月花正式成了汪淑姣的婆婆。汪淑姣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家在北仑。汪淑姣每天往来于北仑与奉化之间。“每天早上6点多从北仑出发,8点前赶到奉化,真的感觉挺辛苦的,尤其是怀孕那段时间,每天挺着大肚子往返于两地。”汪淑姣眼角不禁有些湿润。

    体谅到儿媳的辛苦,虞月花每天都变着花样儿地给汪淑姣做好吃的。“她在奉化那边教书,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我自从病了之后身体不如从前,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只能给儿媳做做饭,让她吃得好一些。即便是回来再晚,我们都要等着她,一家人一起吃晚饭。”虞月花对记者说。

    虞月花和汪淑娇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小区里的不少家庭羡慕不已,婆媳俩一起在小区散步时,经常有人说她们跟姐妹俩似的,甚至向她们取经,询问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

    对于这个问题,她们都认为,婆媳之间沟通很重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化解绝大多数的矛盾。

    “媳妇和我一样都是直性子,有什么话都会讲出来,不会埋在心里。偶尔有矛盾,双方也会以平和的心态去探讨矛盾的起因和解决办法。对于事情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我们家会开个家庭会议,商量着来。”虞月花说。

    除了沟通之外,汪淑姣认为婆媳之间还应当相互体谅,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体谅,就像我和婆婆之间,婆婆体谅我工作的辛苦和带孩子的不易,我也能体谅到婆婆身体不好,这样为对方着想,很多矛盾都大而化小,小而化了了。”汪淑姣说。

    江满飞&王思云: 一枝一叶满是情

    王思云今年28岁,是中国银行奉化支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她结婚3年,在同事们眼中她家庭和睦,尤其是和婆婆之间相处温馨融洽,是典型的模范家庭、模范婆媳。聊起婆媳间的相处之道,王思云坦言: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懂得换位思考。

    王思云的婆婆江满飞住在锦屏街道,今年51岁,在锦屏中心小学门口开了家学生托管班。在王思云眼中,婆婆不仅能干,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而且情商很高,“我婆婆总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说话做事都面面俱到,也从不和人发生争执。”王思云说。

    3年来,婆婆与人相处的点点滴滴,王思云都看在眼里。

    江满飞的婆婆久居在棠云,逢年过节江满飞都会赶去棠云给老人烧菜做饭,陪伴左右。在江满飞眼里,孝敬老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除了孝敬老人,江满飞对小辈也是充满了关爱。婚后,王思云和老公暂住在婆家,每天一早热气腾腾的早饭就会出现在餐桌上,做的都是王思云爱吃的。有时晚上加班回去,江满飞还会为她准备夜宵。就连孕期时王思云馋嘴想出的刁钻吃食,江满飞也都一一满足。江满飞贴心的举动“惹”得儿子醋意大发:我妈以前都没对我这么好过。“婆婆真的是把我当做女儿一样在疼爱。”王思云说。

    不仅如此,江满飞还常常约着王思云一块逛街做头发,每次看见有适合儿媳的漂亮衣服,江满飞都会毫不吝啬地买下来。王思云笑言,现在衣柜里最贵的衣服全是出自婆婆的手笔。面对下一代的育儿问题,江满飞也充分尊重儿子儿媳的意见。在大孙子刚出生时,江满飞就和王思云约定,如果她在养育孩子时有什么不对,一定要及时告诉她。江满飞认为,上代人的育儿理念确实存在部分落后,为了孙子的健康成长,更新教育理念非常必要。

    回想起这3年相处的时光,王思云非常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满分的婆婆,不仅能无私地照顾她关心她,还主动帮他们分担生活压力。她说:“希望婆婆身体健康,这些年婆婆辛苦了,她永远是我的学习榜样!”

    􀴁记者 陈培芳 毛超峥 见习记者 刘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