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杰 又到春茶飘香的季节了。诚然,在奉化十大龙头农产品中,茶叶无疑是其中很独特的一种。它虽没有水蜜桃、芋艿头那样大的名气,也没有草莓、葡萄那般时尚亮丽、引人注目,可它的历史更悠久,范围更广泛……一到春天,奉化漫山遍野便见一片片、一丘丘的茶园,更有从茶厂散发出来的一阵阵浓烈而又沁人心扉的幽香,让人如醉似痴。 奉化是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市、区)之一。其主打特色名茶为曲毫。曲,为蟠曲的意思;毫,指茶的白毫,在如今奉化民间,依旧以这两点为茶的主要特征……而凡喝过曲毫茶的海外来客、港澳台同胞及来奉客人,都对重现雄风的曲毫茶赞口不绝。因为曲毫茶外形蟠曲、自然,汤色绿明,叶底碧嫩清亮,其味鲜爽回甘,幽香持久——除了奉化宜茶的土壤与气候,当然还与先进高超的制作工艺分不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有关部门便开始研制曲毫茶,几经失败,仍不气馁,终于在1996年使失传千年的曲毫名茶再飘幽香。此后,曲毫茶不负众望,相继获“浙江省名茶证书”“浙江省一类名茶”“中国精品名茶金奖”、2004年“中绿杯”金奖和“国际名茶金奖”等殊荣。 由于本人生在乡下,少时常去茶山看采茶、制茶,且成年后有嗜茶的习惯,更由于受脍炙人口的《采茶舞曲》影响——上大学期间,曾亲耳听过曲作者周大风绘声绘色讲述关于创作经过的介绍,包括周恩来总理对歌词修改的故事,让人心旌荡漾。为此,平时喜欢逛逛茶山。尤其是春暖花开时,一个人慢悠悠地踩着自行车,一定要去郊外茶山“报到”。 茶山是美的,尤其是在春天,清亮的阳光下,行行翠绿、浑圆的茶树和散落期间的红红绿绿的采茶姑娘,将奉化丘陵、山脉装扮得分外娇娆。而且,耀眼的采茶女中有几位可能便是自己的姐姐妹妹,或者是邻家妹子,她们的笑声、歌声,在偶尔几声山鸟声的衬托下,是那么的清澈、嘹亮。“茶叶是一种颜色/衣服是一种颜色/飞上飞下/是看管茶园的/小蜻蜓/鸟鸣是一种声音/嬉笑是一种声音/转来转去/是忙着传话的/风/挡也挡不住/一忽游丝飘来/划出/采茶女是一种表情/路人是一种表情”(见拙作《春天的阳光洒下来》)……人置身期间就会青春焕发,老夫聊发少年狂,情不自禁地用笨拙的动作学着采起茶来,并急切把娇嫩欲滴的茶芽送入口,嚼出满嘴苦涩与清香。 最难忘儿时爬过的生长地裘村的茶山。过去奉化好像没有茶丛连片的茶山,更多的是野生茶,漫山遍野,自生自灭。到了上世纪60年代,集体化的茶山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裘村公社(当时的称呼)主要有3个茶场:小蟠龙、冷坑和白岩山。尤其是小蟠龙(曲毫茶,过去也叫“蟠龙茶”,据考证与小蟠龙有历史渊源)茶场,有时下雨天不能砍柴,我们几个伙伴便相约爬几里山路去茶场。因为那个时候,山上茶场的一溜长屋里正在炒制茶叶,热气腾腾,茶香四溢。当时制茶工艺简单——就沿石墙砌了十来口土灶,架起铁锅,下面碳火生得旺旺的,而后把昨天采下晾干的鲜茶叶放入锅里,用手一下一下不停翻拌……没多久,年轻茶工的脸便被薰得红红的、汗津津的,身上也只剩下衬衣,可嘴里不停地讲话;或者与在另一旁忙碌的女子说笑。屋里除了热气腾腾,便是弥漫着浓浓的茶香,让人感到浑身通透,心情舒畅。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奉化最有名、规模最大的为尚桥茶场,即使在高楼林立的今天,从自己的办公大楼向东一抬头,依然能看到那里的连绵茶山。而现在最活跃的当数南山茶场。该茶场开发于上世纪70年代,总面积约500亩。这里属于山顶茶园,茶场主峰大雷山海拔800多米,为奉化中部腹地高峰之一,青葱翠绿的茶地连绵数个山头,别有景致。茶场周边没有村庄,人迹罕至,生态环境独特,距离最近的杨家堰村也在山下4公里外。因而在宜茶环境下生产的奉化曲毫,绿翠清香,滋味纯爽,回味甘美。 如今,奉化曲毫统一注册了“雪窦山”牌商标,并被评为国家级的“中国驰名商标”——在众多的名茶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审定通过了具体制作的“奉化曲毫系列标准”;同时在原奉化曲毫生产联合体基础上成立了浙江省第二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奉化区雪窦山名茶产销合作社”,此外还深入实施“五统一”战略措施,为“保证质量,扩大产销,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夯实基础……通过多管齐下,不断整合、创新,曲毫茶异军突起,不仅香飘奉城,而且畅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国内市场,并飘洋过海远销欧洲、美洲和大洋洲,饮誉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