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轴浮世绘的画卷

——读王祥夫《积木》

    􀴁陈峰

    王祥夫先生的最新小说集《积木》共有16个短篇。

    每天清晨醒来,阳台空气清冽,开卷只许自己阅读一篇,有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的意思在里边。16个短篇铺陈在16个清晨里,日子竟有了不一样的神采。有时读完后,整个人傻傻的,回不过神来,不及时抽身,眼泪就下来了。有时读完后,却想笑,自己对自己笑,这还不够,对窗外的花花树树笑,瞧,这世界多么美好。

    这16篇小说就是一道家宴,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味道,它们聚在一起,变成了一轴浮世绘的画卷,活蹦乱跳的生活,奇奇怪怪的遭际,平淡如风又异峰突起。

    《锥形铁》以平静节制的笔调讲述了一个情感丰沛的故事,文字里始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和悬念。一大坨的锥形铁摆在李木家的窗下,搬家都舍不得扔掉,倒垃圾的中年人问这锥形铁卖不卖?李木的母亲一下子火了,“谁说卖!谁说卖!”而李木从里屋冲出来,“——滚!”“——滚!”倒垃圾的中年人是退着出去的,他的眼睛有些斜视。父亲在李木6岁时就没了,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教他如何烤点心,教他如何去超市置办过季的衣服,叫他出去找工作。突然有一天,母亲也没了。李木决定去阳朔开烤点心的作坊,请朋友臭臭过来处理锥形铁,臭臭是从小一起玩大的朋友,安慰李木,那么大一块儿,你又不能带着走。李木要回避一下处理的现场,于是去了超市,李木正在看人字拖,电话突然响了,手里的人字拖“啪”一声掉了下去,臭臭说锥形铁不见了。李木哭出了声音,那不是铁,那不是铁。李木乘着电梯,眼泪不停地涌上来,电梯口有两个人年轻人正在打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个说,他是我弟弟,我们不是打架,他有病。李木对着手机大声地说,我才有病,那不是铁,我还想把它当废品卖了!阅读的快感就像一条河遇到了礁石,缓了下来。臭臭告诉李木,锥形铁找到了,多亏了那个倒垃圾的中年人,倒垃圾的中年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20多年前钢厂出过一次事故,一罐钢水突然在空中翻了个,浇到一个小技术员身上,一下子人就没了,变成一坨铁。在臭臭的帮助下,锥形铁终于安放妥了。李木突然哭了起来,放声哭了起来,眼里满满都是泪,臭臭把手放在李木的头上,手指伸进李木的头发里。臭臭想,李木今晚就应该睡在那张大床上,睡在那块锥形铁的上方。

    这个小说就像是一幅连环画,每一段画面感都极强。李木的母亲没了,可是母亲买的橘子还在,放在塑料袋里,干缩了,发黑了,不舍得吃也不舍得动。母亲用过的水杯也放在那里,里边还有一点点水,是母亲喝剩下的,他怕那点点水蒸发掉,用一张塑料薄膜把杯口封死了。画面跟随阅读直接呈现在脑海里,王祥夫的文字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好词好句,那是连小学生都看得懂的文字。他关注现实生活,他对生活的思辨融进滚滚红尘的烟火生活,通过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忧伤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纠葛,把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甚至路人与路人之间的关系,都端了出来。

    对,那种叙述的姿态是举重若轻,是四两拨千斤。再换一篇《A型血》。

    《A型血》从一对情侣的角度关注一个失去双臂的年轻人如何进行日常生活。A型血是失去双臂青年的一个代号,小陶第一次给他在脚腕上采血的时候很紧张,只见他把鞋子熟练地脱下来,用另一只脚脱这只脚上的鞋子,再用另一只脚把穿在脚上的袜子也脱下来,灵巧极了。小陶太想知道A型血是怎么吃饭和喝水,有没有人在照顾他的起居?A型血伤感地对旁边的人说,我还能做点什么呢?我也只能为别人做这么一点事。小陶对A型血献血的事很感动,她想请他吃饭,也许从来没有人邀请他去饭店吃饭,几次邀请后A型血同意了。那次三人吃饭,小陶带来男朋友王生,王生想把水给A型血端到嘴边帮他,A型血说他自己能来。A型血低下头把嘴凑到水杯边吸了一下,这一口吸得很大,三分之一杯的水一子就下去了。吸的时候,杯子又倾斜了一下,再一下,杯子已经衔在了A型血的嘴里,A型血把头往后仰,一杯子就这么喝光了,杯子衔在嘴上。小说的结尾,王生在心里想,请A型血吃饭,小陶是对的。自己什么时候也应该去献一回血,从脚腕那地方。

    A型血感动了小陶,也感动了王生,他是一个身体残缺而心灵崇高的人。王祥夫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对场面的描写驾轻就熟,次要人物的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是一种不可少的点缀。这就不难让人联想到王祥夫画的梅花,密时密不透风,疏时疏可走马,此中分寸拿捏得当,看完后才体会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妙处。

    王祥夫的小说关注底层的小人物,小说看起来没有宏大的主题,但却表现出小人物的生存本质和生命价值,《积木》《泣不成声》《豌豆》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读王祥夫的小说,读者不能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读,以为能一眼望到头,他的叙述是跳来跳去的,冷不丁旁逸出一个人物,给几句台词,洋洋洒洒表演一段,你以为有变化,却偏偏没变化,你以为没变化,却偏偏有变化,一层层逼进核心,结尾处灵光一闪,哦,高潮到了,故事戛然而止,读者还想再看,却只能凭自己去想象了。《鳕鱼》在随随意意的生活点滴里,女儿的心理创伤被无限放大。《刺青》透过男女主人公最初的戏谑,看到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凝重内心世界。《歌声》讲述一个出租车司机失业后的绝望,而引起失业的原因是老板为了吓唬老婆把自己搞成了强奸犯。

    构建在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情感累积之上的这些作品,让人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情感和内心世界,观察和语言是小说的生命,而思想境界是小说的灵魂,无疑,这三者都占了。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