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女儿爱吃 萌生创业想法

一市民坚守8年人工试种“阿公公”

“奉化发布”微信推送后,引发网友关注点赞

    􀴁记者 李露

    初夏时节,在农村的山间田野,一种红彤彤的小野果总能吸引来一拨拨市民采摘,而这个小野果就是俗称的“阿公公”,它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总能唤醒不少人的儿时记忆。如今,生于郊野的“阿公公”也能像草莓一样规模化种植。

    日前,记者在城区南郊的田野里,看到38岁的卓侃正忙着在他的种植基地里采摘“阿公公”。大片成熟的“阿公公”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记者了解到,“阿公公”学名蓬藟,是一种一年生的灌木类植物,每年的4月底5月初是“阿公公”的盛果期,由于“阿公公”不适合运输,所以要想吃到这个山里的野果,对于不少城里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难事。

    卓侃告诉记者,目前他种了约2亩半的“阿公公”。2009年3月,因为自家女儿非常爱吃“阿公公”,让他萌生了人工种植的想法。“如果‘阿公公’产量能上去,规模化种植完全不是问题。”带着这种想法,卓侃在家人的支持下,将自己的想法付之于行动。他先是从野外挖掘来了数百株“阿公公”苗,经过培育后,在自己的三分地里试种起了“阿公公”。没想到在野外生命力旺盛的“阿公公”,一到人工种植地就歇了菜。8年的时间里,卓侃种植的“阿公公”经历了各种病虫害,特别是2015年,更是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1500株苗居然只存活了200株,这也让卓侃开始怀疑“阿公公”究竟能不能人工种植?

    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卓侃并没有放弃,他甚至辞去了稳定的船厂工作,全身心扑在了“阿公公”的种植试验上。这两年,他不满足只在自家地里搞试验,于是在三溪路附近租了2亩半的田地尝试规模化种植。卓侃和父母在地里专职搞种植,他妻子则负责宣传销售。

    在记者采访期间,路过的4位市民被成片的“阿公公”吸引,下车前来采摘。“其实现在的种植情况还不适合开发采摘业务,一般只通过微信预定销售,售价30元一盒,每盒200克。”卓侃说,主要考虑到“阿公公”的产量实在太小了。

    “‘阿公公’只有短短20来天的果实采摘期,所以要想提高利润,只能在产量上下功夫。但现在成本依旧居高不下,产量上不去的话,我还是在做亏本生意。”卓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的“阿公公”每亩种植成本需要1.5万元,以每公斤150元的价格计算,需要亩产100公斤的产量才能达到收支平衡,但是去年2亩半的“阿公公”只收入6000元,连土地租金都不够付。尽管如此,卓侃对“阿公公”规模化种植的前景依旧十分看好。“我相信再经过2年的研究,应该提高产量了。”

    前天下午,“奉化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奉化有人种了大片“阿公公”,想去看看吗?》一文后,仅3个多小时阅读量就破万。网友“喝大力出奇迹”点赞:“好东西好想法。”网友“释然”留言:“没想到原来‘阿公公’还可以人工种植。”网友紫色风铃说:“不由想起儿时去山上摘‘阿公公’的情景,吃着美滋滋的‘阿公公’,真是回味无穷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