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在小角落织织补补12年

外乡女子坚强撑起一个家

    􀴁见习记者 毛淦颉

    奉中菜场入口处旁有个织补衣服的小角落,周边的人都知道,补衣服的人名叫刘光丽,她在这个小角落织织补补已有12年。

    今年43岁的刘光丽,看上去很年轻,性格也开朗。记者观察到,她平时织补的角落不超过4平方米,墙上贴着“手工补衣服”字条以及她的手机号码,角落里放着一把竹椅,堆着几个大袋子,里面装了待织补的衣服。就在这里,刘光丽每天从早上7时到下午5时,穿针引线,下雨天就撑个棚。“这里的人都挺好,相处了这么多年,都熟悉了。”刘光丽对记者说。

    刘光丽,安徽淮北人,初中毕业后和舅妈一起学织补手艺。一次机缘巧合,给在安徽开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奉化老板补了一件羽绒服,老板觉得她手艺不错,就提议她来奉化开店。2005年,刘光丽和丈夫坐了一天的车,来到了陌生的奉化,第二天就在现在的小角落开张营业了。

    2013年丈夫因病去世,但她没有离开奉化,仍坚守在这个角落,以织补羊毛衫、羊绒大衣、网面鞋等为生,坚强地撑起整个家。“现在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回头客多,大家都说我补衣服性价比高,还介绍熟人过来。”刘光丽说,莼湖、西坞、溪口、江口等地也有人专门来找她补衣服,一些干洗店、服装店经常会找上门来,每天大概有一二百元收入,“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补衣服的大多是有钱人,他们衣服买得贵,破了舍不得丢掉就补一下,我补过一件最贵的衣服是一万多元的貂皮大衣。”刘光丽说。

    刘光丽两个孩子,儿子12岁在老家读初中,女儿7岁在这里读幼儿园。母女俩租住在奉中菜场附近的老房子里,房子比较老。刘光丽说,今年年底她可能要搬走了,因为租住的房子一带属文物保护点。对于目前的住宿条件,刘光丽已经很满意了:“我们刚来的时候住的房子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大,差不多刚好放下一张床。这里房租低,离菜场也近,房东人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提价。”至于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回老家,刘光丽说:“大家都舍不得我走,而且现在收入也比较稳定,能撑起3口之家,就到我补不动为止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