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的外生变量

——领导干部大讲堂第一期解读之对标“名城名都”找方位

    编者的话

    在4月27日开讲的第一期领导干部大讲堂上,区委书记高浩孟以《扬帆起航拓新程 策马扬鞭自奋蹄》为题,为全区区管领导干部就“对标‘名城名都’找方位,奉化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标同城趋势找思路,奉化今后要干什么;对标目标愿景找方法,奉化应该怎么干”三个问题作了生动阐释。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三期特别报道,全方位解读上述三个问题,以飨读者。

    一个区域的发展,找准方位是根本前提,什么样的方位决定着什么样的使命,什么样的使命就需要什么样的担当。奉化在对标“名城名都”建设中,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努力打造宁波南部田园型门户城区。奉化到底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担当什么样的使命?首先要理清内生和外生两组变量,而其中的外生变量尤为重要。

    所谓外生变量,即奉化面临哪些新变化和新要求。归纳起来,奉化主要面临两大变化:一个是区位层面,撤市设区引起的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一个是战略层面,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带来的战略环境的变化。这两大变化,给奉化提出了“四个转向”的新要求。

    从县域经济转向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行政区经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小而全、大而全”的比较多;城市经济则是“经济区经济”,是在市域整体发展这盘大棋下,发挥自己独特功能,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特色、有能级、有影响力。以前,奉化更多搞的是县域经济,资源导入和整合能力有限,跟宁波市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割裂”。今后,要逐步转向城市经济,把奉化发展更多地嵌入到“名城名都”建设当中去,积极承接宁波市区的功能转移,打造成为宁波都市区的高能级、品质化功能组团。

    从县城面貌转向都市形象。以前,按照县城的标准,奉化的城市建设可能只需考虑到眼前或者今后三五年发展的需要,缺乏一种超前的意识和宽广的视野,“小打小闹”比较多。今后,对照“名城名都”的标准,奉化的城乡建设品质必须大幅度拉高,实现城市形态整体提升、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管理精细有序。

    从县域管理转向城市治理。这其实反映的是一个从“人格化”社会逐步转向“非人格化”社会的过程。“人格化”社会就是熟人好办事,看人说话、看人办事,社会交易规则建立在一种人情交往的基础上,这种“选择性”的执行规则就是比较典型的县域管理模式。而城市治理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性”和“公平性”,靠制度和规则说话,而不是靠具体某个人说话。今后融入宁波中心城区,要提高整个社会运转的效率,要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奉化一定要从这种“人格化”的交往转向“非人格化”的交往。

    从相对封闭转向开放包容。以前,奉化作为一个县级市,城市气质相对“内向”和“自娱自乐”,大家也比较享受“慢生活”节奏。撤市设区后,奉化成为“名城名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奉化要朝着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国际化的“外向”型气质转变。今后,奉化要对照“名城名都”标准,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浙江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宁波港口经济圈等重大战略,以开放带动新一轮发展。

    记者 许犇 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