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李贤君 如今,不少曾经习以为常的老行当逐渐被时代所淹没,传统打铁便是其中之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似乎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远去。不过,在松岙镇街二村村郊的一间破旧老屋里,75岁的卓金伙,仍坚持干着这份老行当,且已坚持了50余年。 顺着隐约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记者很快找到了卓金伙的铁铺。铁铺不大,就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平房,一头直接连着烟囱,中间放着一个大汽锤,旁边还有各种机器和半成品,把小屋塞得满满当当。 卓金伙穿着被污渍“染”成了灰色的衣服在忙碌着。卓金伙年轻的时候师从裘村镇一位老师傅,在当时的艺术社打铁。“主要打比较传统的菜刀、农具为主,也有人专门拿图来定制铁器的。”卓金伙一边说,一边用铁棍拨了一下炉火,放在炉子里的铁坯被烧得通红。此时,卓金伙正在制作一把菜刀,只见他钳起烧红了的铁坯,放在汽锤上不断敲打,并不时翻动着铁坯,然后再回炉,加温、捶打、淬火……“打造好一把菜刀需要10多道工序。制刀的铁坯里面是钢,外面裹着铁,这样的刀不卷口。”卓金伙告诉记者,现在年纪大了,最多一天只能打五六把刀,而年轻时打十来把刀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老家伙陪伴我30年了,打铁最初是靠人工一锤锤敲打出来的。”卓金伙指着房间中的一台汽锤对记者说,这是艺术社改制后,他买下来的,应该是这间房里最重要也最值钱的物件了。这个汽锤让他节省不少力气,不过一些细致的活,还得靠人力在铁墩上敲出来。在房间一侧,堆放着不少锄头的半成品,卓金伙说,现在生意不行,平时空的时候他就做一些半成品,有人要了再继续完成。 世上活路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尽管卓金伙的手艺不赖,也教了包括两个儿子在内的众多徒弟,但是到后来没有一个能坚持下来的。为了不让手工打铁这门手艺失传,前几年他甚至登报“找”徒弟,但是“找”来的徒弟没做多久,便转行了。 “辛苦又赚不到钱,肯定没人做了。”如今,卓金伙也想通了,现在机械制造铁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手工打铁这门技艺可能就要失传了。因为年纪大了,家里人劝他不要做了,但他就是闲不住。“到了这个年纪也不在乎赚钱了,要是真打不动了,就上街磨磨剪刀什么的,总得找点事情做。”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卓金伙还做起了义工,每逢春节前夕,他在镇上免费给村民磨菜刀、剪刀,有时候还会被人请到城区做义工,卓金伙对此也是乐此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