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A5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盆景”变为“风景”

区司法局:倍速推进品牌调解工作室实现全覆盖

全区已建以个人名字命名或以区域特色、工作特色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14个

    􀴁记者 李鑫星

    通讯员 陈丽 谢静杰 石荣

    人民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我区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454个,人民调解员近1700名。为更好地保障我区社会稳定,为奉化实现“后来居上、最美最好”奋斗目标提供安定、和谐的环境,在今年的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区司法局提出“年内各地至少成立一家镇(街道)级、一家村(社区)级品牌工作室”的创建目标,让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实现由“盆景”转为“风景”,实现全区域覆盖。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培育品牌为主导,以差异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品牌调解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以个人名字命名或以区域特色、工作特色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14个。

    多个街道成立品牌调解工作室

    今年3月,江口街道成立了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老骆工作室”。该工作室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骆善根执掌。骆善根从事一线调解工作已有20多年,有着丰富的调解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曾荣获宁波市“金牌人民调解员”称号。

    5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老骆工作室”时,正巧遇上一位年轻姑娘前来咨询法律问题。这位来访者称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个“老骆工作室”专门化解矛盾纠纷,便前来咨询一下。骆善根耐心地解答了这位来访者的问题,并将事情经过记录在了案件登记本上。骆善根今年68岁,从1996年起便一直在江口街道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工作室成立没多久,老骆就接到了调解任务,当时,一名企业职工下班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家属要求企业赔偿。但企业认为事故发生在下班后,与企业无关,不愿意赔偿。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僵持不下。骆善根第一时间向双方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并且一面向家属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一面做企业的工作,通过双向协调和沟通,最后企业给予家属一定的补偿,双方都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老骆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调解矛盾纠纷11件,接受咨询30多起。

    近两个月来,我区多个镇(街道)均相继成立了品牌调解工作室。岳林街道调委会成立了以宁波市“金牌调解员”王再郎名字命名的“老王工作室”,东升社区调委会成立了以资深调解员傅国芳名字命名的“国芳工作室”;萧王庙街道调委会成立了“竺国兴工作室”,锦屏街道调委会成立了“老潘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均由奉化、宁波的“金牌人民调解员”或优秀人民调解员执掌,他们不仅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对调解业务和知识了如指掌,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调解经验,同时,为人公道正派,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社会影响力,是全区调解队伍的中坚力量。

    品牌调解工作室的相继成立,壮大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力,最大程度发挥了人民调解定纷止争的能力,对切实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首道防线”起到了重要作用。

    品牌调解工作室彰显个性特色

    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一直是司法局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截至目前,我区已有品牌调解工作室14个,每个工作室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能够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让人民调解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

    比如宁波市内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永定工作室”,就是基于化解邻里纠纷的需要而成立。该工作室所在的锦屏街道奉中社区,是个农居混合型的老社区,社区老年人、低保户、残疾人、外来租户较多,家庭婚姻、赡养继承、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较多、易发。为此,2012年8月,锦屏街道调委会利用人民调解员何永定调解邻里纠纷经验丰富、群众声望高的优势,成立了“永定工作室”,并且积极吸纳分布社区各个楼道(墙门)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组建起一支由125名志愿者组成的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搭建起社区—小区—楼道(墙门)三级工作网络,把人民调解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的各个角落。

    再比如景区的“老娘舅”——溪口镇调委会“华海工作室”,直接将工作室搬进了溪口风景区,将调解工作放在了旅游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华海工作室”是宁波市内首个以调解旅游矛盾纠纷为特色的品牌调解工作室,工作室主任何华海是拥有多年调解工作经验的“金牌人民调解员”。工作室成立以后,先后吸引了台湾新竹、陕西咸阳、深圳等地调解同行前来学习取经。去年,全国法制媒体基层行就将“华海工作室”作为重要一站进行采访报道。“华海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450余起,有效维护了景区的和谐稳定。

    岳林街道金钟广场作为“月光经济”的代表,是全区人流量最大、最为繁华的城市综合体之一,因其规模大,客流量多,消费纠纷、雇员讨薪、物业纠纷等纠纷集中,岳林街道调委会审时度势,成立了驻金钟广场工作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有针对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实际,西坞街道调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在流动人口聚居的白杜、尚桥成立了两个工作室。品牌调解室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既彰显了个性特色,又凸显了品牌乘倍效应,不断扩大人民调解的作用和影响力。

    继续倍速推进人民调解品牌工程建设

    在成立老骆工作室后,下一步,江口街道调委会计划筹建村级品牌调解工作室,保证品牌调解工作室到达最基层,零距离服务群众。而萧王庙、岳林、溪口等地也在着手进行村(社区)级品牌调解工作室的创建,全区将在年底完成“至少成立一家镇(街道)级、一家村(社区)级品牌工作室”的创建目标。

    下步,区司法局将继续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规范传统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典型推广,在总结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良好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计划在物业等矛盾相对突出的领域建设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充分发挥全区骨干调解员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培育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加大现有品牌调解工作室软硬件建设,扩大宣传力度,形成群体效应,着力打造人民调解工作新标杆;继续发挥好全区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孵化器”作用,落实人民调解员岗前培训和集中轮训制度,提升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完善更新人民调解人才库和专家库,强化工作指导,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科学化建设水平,不断扩大人民调解社会影响力。

    图为骆善根在“老骆工作室”为来访者解答法律难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