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斯玲娅 通讯员 吴晓琳 李林勇 本报讯 最近,吴墩村的村民惊喜地发现,穿村而过的吴墩河不再黑臭,原本藻类肆虐的河面干净了很多。一条白色管道连着一个个水质净化模块贯穿河道,河水在净化模块中潺潺流动,河道日渐清澈。剿灭劣V类水行动开展以来,岳林街道多处河道实施生态治水,并取得初步成效。 吴墩河全长350米,宽约20米,因无新鲜水源注入与生活污水排放,多年来淤积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属劣V类断头河。街道先后尝试过河道清淤、放置耕水机等方法,但都治标不治本。而此次滕头环保有限公司实施的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将有望彻底解决久治不愈的困境。 该工程采用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河道,通过水输送设备的水质净化程序,去除有机污染物,大幅度削减氨氮、总氮和总磷。截至目前,设备投入使用一个月,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高锰酸盐从原先的53毫克/升下降至5.82毫克/升,化学需氧量从167毫克/升下降至25毫克/升,氨氮从35毫克/升下降至11.5毫克/升,总磷从5.2毫克/升下降至0.864毫克/升,整体基本指标已经削减90%。在沿岸大排污口截污之后,主要水质指标将稳定在V类水以上标准。 无独有偶。5月22日,斗门河生态修复工程开工,也用上了“高科技”——基于微生态环境的黑臭水体治理集成技术。此技术为锦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将传感技术与微生物有机结合,既实现水质情况在线检测,又以微生物菌群结构调节为核心,创造适宜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并强化水体自净功能。该技术还将用于斯张河的整治工程,目前正在设计方案。 同时,锦澄的另一项生态环保集约型产品——智能生态水循环公厕已在周家河一处沿河公厕试点并获得成功。该产品运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经过高效生物处理与消毒处理,冲厕污水处理后可达到再次冲洗要求,实现对外零排放。该产品具有价格低廉、占用空间小、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岳林街道计划全面铺开,实现辖区沿河公厕的“生态智能化”。 自“剿灭劣V类水”战役打响以来,岳林街道将生态引水与修复科技战作为“七大战役”之一,通过加强河流生态化治理,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目前,龙潭渠、下畈江河唐鹰段等河道修复工程正在施工,童桥河至启门河、蛇尾河、大小西湖至斯张河的生态引水工程已完工,泥螺河、舒后河科技治水项目将于近期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