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杨洁波的“非主流”文学创作旅程

以特殊题材探究现实

    􀴁记者 斯玲娅

    通讯员 梁海江 周明菊

    “当一个女性蠢头蠢脑,一事无成,找不出任何优点,还莫名给人一种落落不群的乖僻感的时候,人们提到她,出于礼貌,只好说她还是个才女呢。没错,我就是那样一个‘才女’。”

    日前,西坞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杨洁波的短篇小说集《永夜森林》正式出版,这是她为小说集写的随笔《我只是想不那么孤独》中的话。

    杨洁波,笔名夜森,除了是西坞中心小学下属东陈教学点的一名语文教师外,还是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业余写作十余年。

    201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作品见于《文学港》《读者原创版》《男生女生》等杂志。主要创作青春幻想类文学,也进行现实题材小说写作,迄今已发表文字40余万。

    在冷门中坚持

    初见杨洁波,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文静秀气的语文老师和她创作的“冷门”小众文学联系在一起。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杨洁波长期带低年级学生,她习惯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捕捉他们的兴趣所在。这也为她后来的故事创作打下基础。

    小众文学是杨洁波推崇和喜爱的方向,在十七八岁时,杨洁波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多偏向欧美作家的作品,这在同龄人中并不常见。“我读点书,看一些小众文艺片,写点感想。偶尔发表在网上,看看网友的看法。”杨洁波表示,1999年起,论坛风靡全国,她的碎片化写作有了发挥之地。

    2004-2006年,杨洁波用“人酷没办法”的ID在天涯论坛中的影视评论版块发表了不少影评,其中《圣女贞德——不要窥视我的内心》赢得不少认同。在家人眼里,这些不过是她的小打小闹,但杨洁波没有中断自己对小众文学的热爱。

    “剑走偏锋”的语文老师

    2008年,杨洁波有了“想写一本完整小说”的念头。小说以现代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并行空间为主线,讲述了两代军人的信念和坚持。3年里,杨洁波利用假日时断时续地创作,最终完成了16万字的长篇小说。

    第一篇发表的作品《神的孩子》刊登于2013年的《天漫轻小说》,讲述了一个科幻背景下的母爱故事。出人意料的反转结局吸引了影视公司的注意,导演高希希所在的公司买走了作品版权。也正是这篇小说,打开了杨洁波走上创作投稿的“不归路”。

    同年,讲述鲛人和龙族战争的小说《锦瑟》投稿给杂志《漫客小说绘》。不到3天,编辑便给了反馈。此后,双方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二战系列和人鱼系列的小说、散文受到读者热烈反响。

    今年4月底,《永夜森林》一书出版,全书21万字,收录了杨洁波最受读者喜爱的十一个短篇小说《永夜森林》《致罗宾的十四行诗》《锦瑟》等,题材涉及科幻、西式、古风,小说风格多元。

    回归现实的主流身份

    杨洁波说,她的创作是献给心里有梦的少年和梦想不死的成年人。

    “我身边竟然有个写特殊题材的作家!”孙银超与杨洁波一起共事5年,在无意间发现杨洁波的另一身份,惊讶不已,平日里看上去文静秀气的同事竟然是小众文学创作者。“我读过她的作品,构思新颖,表达的是现实生活中所缺失却又能引人思考的主旨。”

    在学生们印象里,杨洁波是个充满阳光又耐心的班主任。“杨老师会讲很多历史故事。我们夏天容易犯困,但如果是杨老师的课,我们会特别兴奋。”学生李晓阳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学生黄希红喜欢杨洁波上课:“因为她总是带着笑容。”

    杨洁波的另一身份是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坚持青春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在探索主流题材小说的创作。而不管是何种身份,她坚持的仍是基于现实的故事,从孩童的视角去探究许多或缺失或遗忘的事物。

    图为杨洁波在整理系列小说大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