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维维 记者 乔丹丹 本报讯 垃圾杂物不乱扔,出行开车守秩序,婚丧办酒不铺张,邻里互助和谐处,你能做到吗?今后,这些都将成为浙江小城镇的文明风景线。 当前,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次次督查行动的推进,全省小城镇环境正在“旧貌换新颜”。然而,环境变美了,设施改善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小城镇的文明建设如何推进?人们的生活习惯如何引导?常态长效的机制如何保障?这些成了摆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年初,浙江省文明委制定了《浙江省小城镇文明行动方案》,重点是补齐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这块短板,着力解决小城镇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小城镇环境更加优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治理更加有序、风尚更加文明。我区也于今年4月开始,大力开展小城镇文明行动,力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外兼修”。 4项任务 补齐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短板 《浙江省小城镇文明行动方案》提出,小城镇文明行动共涉及4项主要任务:以帮助居民树立良好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目标,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共同维护小城镇洁净环境;以帮助居民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居民意识,养成良好出行习惯为目标,开展“出行讲秩序”行动,共同创造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以摒弃陈规陋习、遏止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为目标,开展“办酒不铺张”行动,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以构建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为目标,开展“邻里讲和睦”行动,共同培育敦亲睦邻、淳朴和谐的文明风尚。 《方案》重点提出了要处理好小城镇的卫生问题。居民落实门前责任制,不乱丢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向车窗外抛垃圾、不向河道池塘倒垃圾、不随意焚烧垃圾、外出或在公共场所没有垃圾桶时能自觉收集并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乡镇要积极创造垃圾分类投放、处理条件,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引导居民根据实际进行垃圾分类。 在小城镇居民出行方面,倡导机动车开车不越线行驶、不违章停放、不乱鸣喇叭,呼吁机动车“礼让斑马线”;非机动车驾驶人不闯红灯、不逆向行驶、不乱停乱放;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隔离栏。 此外,《方案》还对一些镇(街道)的节庆婚丧的办酒铺张现象进行了约束。婚事倡导新办,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等形式简约、富有意义的婚礼;丧事倡导简办,提倡厚养薄葬、依法殡葬、文明治丧,杜绝治丧影响交通秩序、干扰居民生活、破坏生态环境、败坏社会风尚;节庆倡导俭办,在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期间,要因地制宜引导居民摒弃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文明、不健康的过节陋习。 4大载体 全方位宣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近日,奉化街头多个LED显示屏和电视画面播放着一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宣传动画。宣传片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意义、省市政府的政策说明、奉化区三年行动计划,向老百姓普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呼吁大家共同参与。作为我区小城镇文明行动宣传的排头兵,该动画于4月初开始筹划制作,5月1日起开始在全区范围发布。截至目前,全区15个LED显示屏和电视画面已同步循环播放,甬派、掌上奉化新闻客户端,爱奉化、民声1890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点击量已突破4.6万。 “公交车身上写了,小城镇是我们的美丽家园,需要我们用心呵护……作为这里的居民确实要做到这些啊!”住江口街道的陈小姐说,自从她看到公交车上的公益宣传后,“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谐”成了她们家参与小城镇文明行动的准则,受到她的言传身教,女儿也经常跟长辈说,要遵守这些准则。“能让家乡的环境更优美,人际更和谐,治理更有序,风尚更文明也是我们居住在小城镇的居民的心愿。”据了解,5月17日起,我区投放6辆公交车车身公益广告,发布线路为6路、25路、203路、208路、205路、501路(各1辆),覆盖全区9个镇(街道)。 为广泛动员镇(街道)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社会宣传活动,并将今年5月定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月,印发小城镇文明行动宣传海报,在各镇(街道)行政村宣传栏张贴,以小城镇整治范围为重点,同时覆盖其他远离镇区的行政村。 大堰镇还制作了《做文明有礼的大堰人》小城镇文明行动宣传手册,以漫画形式展现了“党风文明扬正气、家风文明见和气、村风文明有喜气、店风文明聚人气、民风文明展朝气”5方面具体文明要求,并分发至全镇干部群众手中。 下步,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计划推出整治系列动画,继续创新宣传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科普,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持续深化。 一纸规约 让小城镇文明行动入耳入心 作为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大堰镇在推进小城镇文明行动的过程中,将村规民约加以完善,巧妙发挥了民约村治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作用。 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堰镇近年来探索创新“民约村治”模式,获上级高度肯定,相继被中央电视台、浙江信息《工作情况交流》专题报道。今年来,大堰镇更是把垃圾入桶、门前三包、健康生活等内容陆续纳入规约。4月份中央电视台又对“民约村治”进行了专题拍摄。同时,实施好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项目,印发小城镇文明行动手册,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行动”“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垃圾扔进桶里、文明装进心里”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并在12个农村文化礼堂设立“家训村训墙”,倡导健康生活新风,提升村民文明意识。以家庭家教家风为切入点,设计多种活动载体,让学生争当除陋习、树新风宣传员。发动280多名学生参加“家看家·一封压岁信”活动,让家长孩子互相挑刺,找出各自陋习,并相互承诺相互监督。大堰学校开展的学生看学生“吹民约新风”主题班会,老师将《大堰镇民约村治》执行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教给学生并开展讨论,并在学生中间传唱,把真善美和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此外,还开展洁美庭院打造行动、开展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工程、开展文明细胞植入工程、开展文化引领新风行动。 “以前我觉得小城镇建设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可我看到大堰镇的环境越来越好,风景越来越美,节假日来这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才知道小城镇建设得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现在,我和周围的邻居都能做到垃圾入桶、门前三包、健康生活,还把这种生活方式宣传起来,让我们大堰越来越好。”家住大堰镇大堰村的王阿婆说道。 公交车身上的小城镇文明行动宣传 小城镇文明行动海报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动画截图 大堰镇村规民约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