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景小芳 近日,中共宁波市委出台决定,授予傅企平同志“为民好书记”称号,并在全市开展向傅企平同志学习活动。 决定指出,作为农村“领头雁”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傅企平同志对党忠诚、勇挑重担、锐意改革、一心为民,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的典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傅企平同志为榜样,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推动省、市党代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傅企平,1948年12月出生,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担任滕头村党组织书记。多年来,他以“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千人小村打造成践行“两山”之路、建设美丽乡村的全国样本。傅企平带领滕头村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入选乡村和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村党委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曾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功勋村官、世界和谐突出贡献人物等20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2016年12月3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尚未完全恢复意识。 “一颗红心向党”的政治品格 “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委员首先要做到;要求党委委员做到的,我作为一个党委书记首先要做到”、“村干部不住最好的房子,不拿最高的工资,不多占股份”,傅企平刚担任滕头村党委书记时就提出了“三先、三不”原则,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多年来他始终践行承诺。 年近70岁的傅企平是基层党建队伍中的“常青树”,他花费了大半辈子心血在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默默耕耘。20年来,他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锋领前哨”的政治功能,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探索创新,实现了“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一村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真的富”。在傅企平的心里,始终深藏着一个愿景——以滕头村的发展带动周边村一起走上富裕路。2015年5月,在宁波、奉化两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傅企平主动联合周边4村成立区域党建联合体,立足滕头党建、经济、生态、民生的发展优势和辐射功能,通过区域组织共建、事务共商、党员共管、阵地共享、服务共推,实现村镇建设、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乡村旅游的“六图合一”,进一步拓宽了“强党建、促发展”的功能外延。 面对成就,傅企平把功劳归于党,他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但越是发展,我们身上的担子就越重,越必须肩负起‘先富带后富’的责任。” “一切为民谋利”的百姓情怀 在很多村民眼中,傅企平是精神抖擞、声音洪亮的“永动机”,秉承着一心为民办事的信念,始终忙碌地上下奔走。如今的滕头,美丽富饶,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93.4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3万元。 听到傅企平病倒后,滕头村有些老人流下了眼泪:“咱们这个村书记讲起话来嗓门很大,经常看到他在村里转,一双黄布鞋,裤脚一只高一只低。”村民们想去医院探望,但是医生说,康复期间,病人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暂时还不能接受经常性的探望。滕头人看不到傅企平,但心里始终牵挂着,只能默默祈福,希望他快点好起来,早日回到滕头,亮亮他的大嗓门。 “村民们都很感谢傅书记,他带领大家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别墅。而他自己却没享过什么福。”滕头村村委会行政支部书记傅德明说。 现在,滕头村民都已入住了小康别墅或生态公寓,而傅企平一家仍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房子里,家里还是普通的水泥地,装潢简单到可以说是简陋,用的也是老家具。 傅企平对自己很抠门,但是从不吝啬在教育上花钱。“7月10日又要表彰优秀学生、老师、家长,这是他定下来的规矩。考上一本的学生奖励1万元,研究生2万元,博士生5万元。目前,滕头村考上研究生的有12人,博士生2人。村民们受到激励,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这是之前没有的。”傅德明介绍说。 “一犁耕到头”的责任担当 去年下半年,傅企平接受中组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等部门在四川和河北的对口扶贫项目。从当年10月起,他频繁往返于浙江和其他省份,开展扶贫项目的调研考察工作。 “他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白天进山下田调研,晚上赶路。他出差带两个司机,轮流开车,自己就在车子后排座上眯会儿。他连吃饭的时间都要省,经常是出差前买好面包、饼干、矿泉水等。我们总提醒他不要这么拼,可他从来都不听。”经常陪同傅企平出差工作的滕头村党委办公室主任何军说。 病倒前的两周,傅企平就跑了四川、河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等省。 “傅书记在办公室昏倒时,手上还紧紧握着送给扶贫地的产业发展报告。”何军哽咽着告诉记者,傅企平病倒完全是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造成的。 2016年12月3日凌晨3时,已连续5天出差在外的傅企平连夜坐车从福建赶回滕头村,早上7时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并到村里世博馆建设现场布置工作,接着开始处理其他公务,一直忙到下午3时多。何军说,“大家都劝他刚出远门回来,稍微休息一下,他说先打完手头的电话。可过了15分钟我再去看他时,他已经昏倒在地上了……” “一往无前破难”的改革精神 1997年,接过村党委书记的担子后,傅企平陷入了沉思,村集体企业发展放缓,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随后,他深研市场经济规律,大胆改制村属企业,凡宜集体经营的,推行目标管理;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小型微利企业,进行兼并、租赁转制。三招“组合拳”,激发了村办企业的再度腾飞。 在完成工业经济的“二次点火”后,傅企平开启了滕头旅游经济的“首次创业”。让人们掏钱来看滕头美景,这个在当时受到冷嘲热讽的构想,成为他的执著追求。滕头有条人人皆知的铁规——生态立村,效益再好的项目,如果会破坏生态环境,就不准进入。他带领村干部到各地考察学习,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滕头模式”受到国内外关注。滕头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上海世博会唯一入选乡村和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这样的江南田园美景,才是生态村该有的样子。”傅企平以前曾这样向大家描绘他心中的新农村。他的选择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谋而合。 2016年7月,傅企平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北京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颁奖。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时曾3次视察滕头村,他在颁奖时对傅企平说,“常青树”不容易,并勉励他“滕头村要继续走在前列”。傅企平当场向总书记保证:“一定好好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