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引芙蓉惹钓丝

    􀴁童优佩

    近日翻看《风月无边》,竟然与作者的心意不谋而合,仅仅是“只为念着自己也觉销魂”,就喜欢了这个题目,喜欢这本书,哪怕是这种素来不喜的夹杂英文写作的书。于是,我也要为今天的小文取一个自己也觉得香艳、销魂、夺目的题目。此便是“香引芙蓉惹钓丝”的由来,言归正传!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水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是我很喜欢的一副对联,有画面、有动态、有思考、有趣味……意蕴悠然,值得玩味。

    中国古代文人九大雅事即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下棋在其中位列第二,可见古人对“斗智”的热爱和推崇。如今,围棋高手在人们眼里简直就是高智商的代名词,学棋者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怪了。

    尽管喜欢对联,却一直不太理解那些爱钓鱼的家伙。远观之似姜太公,孤赏自钓。近视之如老难民,可不是吗?因其多经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看上去表情凝重,饱经沧桑,目光深邃,视鱼之眼神直勾勾如饥民之于美食。若一鱼上钩,则又是另一幅面孔,完全不顾自己平日里温文尔雅乃至德高望重的形象,恨不得呼朋引伴,立即拿出秤来称出鱼的重量,量出鱼的三围,那得意劲儿绝不比钓到美人鱼逊色。当然现在有朋友圈,钓鱼者大多都晒过自己钓到鱼的集体照、写真照、大头照,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君不见钓鱼痴者,风雨无阻,寒暑皆忙。于夜黑风高之夜,湖畔草丛之间,忘记蚊虫叮咬,不顾落水之险,孤灯独钓,遗世独立,自以为有“独钓寒江雪”的勇气。君不见钓鱼迷者,三日一小钓,五日一大钓,等不到下班,盼不到休息,一有时间便整装外出,恨不得随时把装备带在身上,时刻准备去“战斗”。

    凡钓鱼者都有自己的一套乃至多套装备,到达目的地,装备一字儿摆开。小马扎一个,鱼饵一罐,鱼桶打好水虚位以待,甩开鱼线的那一刹那,简直有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意味。其实想的应该是“放长线,钓大鱼”吧!有时一段江面上会有不少垂钓者,他们会自觉占据一方互不干扰。如果收了鱼竿聚在一起,即使互不相识,也会说起各自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刻,钓到如何大鱼、奇鱼、怪鱼。大多数钓鱼的都不喜欢有围观者,一者,自然是有“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二者,在他们看来围观者大多素质太低太浅薄,懒得搭理。都只道观棋不语真君子,殊不知观渔不语乃真涵养。大多数人问的无非是:有鱼否?鱼大否?有鱼无鱼,乃至鱼大鱼小,不都明摆着吗?自己看就是了,有大鱼钓上来难道不在桶里待着还揣在怀里不成?

    他们有一套自己的钓鱼经,季节不同则不同,阴晴雨雪自然又不同,气压太低不适合钓鱼,对流处是鱼儿的活动场所。久晴下雨,久雨转晴都是好时候,“斜风细雨”时是鱼儿喜欢活动的时候,自然就“不须归”了。当然真正能否钓到鱼,再多的经也没有用,还得讲个天时地利与人和。

    在我的印象中,垂钓之所以被称为雅事,乃是因为乐趣不在鱼本身,而在于山间之清风拂面,水上之涟漪动人,朝晖夕阴气象不同。如:“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超脱;或是如周公“钓人不钓鱼”的远见。然现今之垂钓者难道已仅仅沦为为鱼而渔?也许,他们钓的是寂寞也未可知?毕竟钓不来美人鱼,不如勉强钓个草鱼、鲤鱼、河鲫鱼……执竿而起的瞬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吧,回家还能图个口舌之福也甚是不错,哪怕自己不吃,拿去送人,说这是自己钓来的,成就感又爆棚了。说实话,仅仅是为了钓鱼,我觉得,你们真还不如小时候在大桥下面看见的管理鸬鹚的老渔翁更帅一点,他们只在鸬鹚钻出水面献上鱼的时候出个手,有时还嫌弃它们捉得太小。抓着鸬鹚的长头颈,“啪”地一下把它们甩出去老远,绝对的将军范儿。你们为了几条小鱼,当然,也许是大鱼,整天地杵在那儿,值吗?

    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放生,也有不少人钓鱼,于我也是很矛盾的事。有时候就忍不住会想,这放生的鱼能生几天?那钓来的鱼活了多久?

    写着写着我又痛恨起那些上钩的鱼来,你们怎么就那么嘴馋呢?放着好好的逍遥日子不过,非吃这些个从天而降的嗟来之食,惹那些个香气扑鼻的伤命钓丝?真是可怜鱼亦有可恨之处。不争着吃饵,不轻易上钩能活得更久一点,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