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斯玲娅 通讯员 李贤君 郑小蓉 本报讯 伴随着轰轰的声音,几部重型机械正在不停地施工,松岙镇振兴路改造工程正繁忙有序地推进。今年以来,该镇立足项目建设,提升镇域品质,通过“治、建、管”,将铁腕治乱、工程改造、长效监管3个行动有效结合,让山海田园小镇有“颜值”更显“气质”。 振兴路全长约4公里,贯穿全镇8个行政村,是该镇的核心道路,也是通往众多红色印迹最主要的道路。随着松岙全域旅游的推进,原道路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而一直以来,振兴路存在着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线乱拉的“集镇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镇牵头组织城管、交警、路政等职能部门,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卫生整治行动20余次。截至目前,共纠正占道堆物、跨门营业等乱象710余起,清理商业条幅、破旧广告、牛皮癣190余处,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100余辆,拆除违章建筑1处。 与此同时,交警大队松岙中队将沿海中线湖头渡段和振兴路定为重点监管路段,实行动态巡查,自行动开展以来已巡查100余次,累计查处违章停车500余次。松岙城管中队对振兴路、繁荣西路、后溪路等6条路段的沿线商住户,开展入户登记排摸、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同时发放《致振兴路沿线群众的一封信》。 按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该镇今明两年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振兴路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以城市支路为建设标准,设计车速2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5米至1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铺设荷兰砖或花岗岩;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已经完成大埠、山下、淡溪3个村项目建设,镇区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70%,湖头渡、西岙、五百岙3个外围工程已于本月开工;沿海中线景观提升工程已完成,梅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已于7月开工,红色文化园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此外,该镇强化宣传引导,建长效机制,促全民参与。结合省卫生镇复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通过松岙广播站、“景说松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党员干部、志愿者、企业主、村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纷纷投身整治行动,全民“思想气质”得到整体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