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 区第一届党代会提出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区域布局向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块状组团结构转变,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北连南优”的空间形态。并提出奉化东翼以沿海三镇联动发展为主线,打造中国绿色增长示范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助推宁波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建设,莼湖镇结合镇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谋划甬南渔业发展和滨海休闲旅游基地——风情渔港特色小镇建设,主动补充宁波城区功能,承接绿色产业发展。 莼湖镇濒临象山港畔,拥有曲折多姿的海岸线、景观奇特的海岛、原生态海涂,尤其集中于桐照、栖凤片区的独特渔乡习俗,共同构成了海洋滩涂资源,也构筑了不同与宁波城区其他乡镇街道的独特风情。因此,莼湖把建设宁波风情渔港特色小镇作为补充城区功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深挖滨海资源 全面解析特色小镇发展优势 风情渔港滨海小镇位于莼湖镇桐照片区,有栖凤、桐照等专业渔村,蕴含了2000多年的海洋文化底蕴。从产业基础来看,作为小镇最重要载体的桐照、栖凤两村,总计有外海捕捞渔船约700艘、近千艘内港小船、名贵鱼类养殖面积2万多亩,还有海鲜冷冻、网线加工、鱼粉加工、船舶制造等企业50余家;从事渔业专业生产人数达6000多人,渔业年产值约20亿元,构建了海产品捕、养、加、销相配套的一条龙新格局,农渔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从资源优势来看,两个渔村历史悠久,人文氛围浓厚,兴盛于宋朝,千年传承,渔家风貌至今犹存。内水资源丰富,全镇水域面积达17.62平方公里,在栖凤村旁形成特有的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成为独特的淡海水养殖区,使得区域内的小海鲜独具特色;悬山海韵、浪尖食府、渔村风情、青山鹭鸣和红胜日出等莼湖十景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还有民俗资源文化代表的陈君庙,明代抗倭海战遗迹代表烽火台、巡检司城,以及人文节庆资源如海鲜文化节、牡蛎文化节等一批人文资源都是发展滨海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传统的渔业作业方式已经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渔业产业链延伸和海产品深加工的呼声愈发强烈;同时旅游产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立足“线+面”联动 构建特色小镇黄金格局 风情渔港小镇的选址将打破传统镇区划分,以桐照、栖凤、鸿峙片区为核心组成部分,东至鸿峙村边界,西至滨海新区边界、南至标准海塘线、北至沿海中线,总面积620公顷,总用地规模6.2平方公里,主打渔家乡土人情风貌,改变单一渔业生产模式,融入渔村“原生性”和“鲜活性”的区域文化,融合海洋渔业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时尚休闲功能、时尚餐饮购物功能、时尚运动教育功能、科技创新功能等于一体,全面打造长三角海洋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和渔业产业示范园区。 在空间布局上,该镇按照“一心、两轴、三节点、四片区”为总体思路,形成点线面互动的空间分布体系: “一心”:小镇客厅时尚核心。位于桐照村与栖凤村的交互节点区域,借助该区域沙滩、场地、绿化等资源,规划布置人造沙滩、海角极限公园、星光秀露营海景基地、渔村烧烤基地等项目。构筑核心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小镇发展驱动引擎。 “两轴”:海洋旅游时尚休闲轴、现代渔业发展观光轴。海洋旅游时尚休闲轴将围绕综合服务、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要求,配套建设渔村综合配套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海鲜美食一条街、水上娱乐区、时尚主题公园等项目。现代渔业发展观光轴,连接东部海岸的主要片区,围绕交易、研发、后勤等核心功能,规划建设远洋船舶制造维修基地、海产品养殖区、海产品销售中心、海产品物流冷链区、水产品交易区、海鲜加工贸易区、渔会服务商贸区等,打造集制造、养殖、加工、销售等一体的现代渔业发展纽带。 “三节点”:渔人观海塔、军事瞭望塔、民俗观光塔。渔人观海塔位于沿海岸栖凤商业综合楼位置,以白色为主色调并辅之以蓝色,增加小镇的滨海气息;军事瞭望塔将挖掘地方抗倭历史文化,结合教育、纪念、观光游览体验等功能,并配备军事望远镜,将历史展示跟现代实际功用相结合,打造小镇的标志性建筑。民俗观光塔位于小镇民俗文创片区,用于观光海洋风景以及渔村风貌,以第五视角领略当地风土人情,提供别样风情体验。 “四片区”:小镇生活配套片、小镇时尚体验片、小镇渔业发展片、小镇民俗文创片。小镇生活配套片将依托栖凤村滨海概念,突出渔村风貌,规划分布原住民渔家风貌生活区、降渚溪生态亮化观光带、渔村生活综合体、自驾车露天营地等。小镇时尚体验片将围绕综合服务、科普教育、餐饮休闲等功能,配置游客集散中心、渔船科普基地、仿宋美食街、抗倭遗址公园、人造阳光沙滩等项目。小镇渔业发展片位于桐照新建码头区域,核心项目为船只修造基地、远洋渔业教育培训基地、海产品深加工贸易区、渔业科技研发中心、船舶交易中心等。小镇民俗文创片位于鸿峙村及桐照村东部区域,规划建设民俗时尚展览馆、渔人时尚广场、渔家乡村时尚酒店、时尚渔灯馆、渔家文化创意工坊、时尚渔村品牌旗舰店等项目。 强化措施支撑 支撑特色小镇建设全面腾飞 为全面推进风情渔港小镇建设,使规划变为现实,莼湖镇从人员机制齐备、基础设施先行、招商引资跟进等多方面入手,支撑特色小镇建设全面腾飞。 一是抓制度框架齐备。小镇建设主体公司组建基本完成,并成立了莼湖镇风情渔港小镇建设工作指挥部,由镇长牵头,下设项目前期、项目运行、项目建设、项目征迁和项目保障5个工作组,均由镇班子成员担任小组组长,并抽调镇后备干部和线办骨干,保障各项工作稳步落实。在土地征用收储工作中,沟通区征迁办,统一制定土地收储政策,确保标准统一。 二是抓基础设施先行。为更好推进风情渔港小镇建设,莼湖镇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栖凤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面完成,桐照待沿海供水工程二期主管网接入后,即可展开;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莼湖公交站可于2017年年底投入使用;投资9800万元的振兴路至沿海中线连接线、投资9500万元的滨海大道开始与区交通局对接;投资2.3亿元的桐照渔港迁扩建项目动工建设;投入2000万元实施翡翠湾扩建,海鲜大排档、海洋渔业文化科普基地、海水游泳池等建设项目陆续展开。 三是抓招商引资跟进。风情渔港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莼湖镇从镇情出发,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金互动等模式,全面提升建设速度。抓住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契机,展开与中冶京诚的全面合作,依托区政府牵线搭桥,尽快签订PPP合作协议,并全面展开土地收储。此外,船舶交易中心、渔业物流冷链等渔业发展核心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同时依托莼湖镇创投菁英联盟的平台,及时对外推介招商信息,吸引合适项目落户。 风情渔港小镇蓝图已经绘就,建设的号角业已吹响,相信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莼湖镇将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面推进经济崛起、生态崛起、文化崛起、民生崛起,打造甬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系莼湖镇党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