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本报讯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市民不闯红灯、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便溺等,看似简单易改的小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仍时有发生。 闯红灯现象较多 昨天早上8时不到,记者来到南山路与惠政路路口,这里平时人流较为集中,路口各个方向都安装了行人交通信号灯、划设了斑马线。记者观察发现,虽然有上述交通标志,但市民闯红灯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10分钟内有10余名市民闯红灯。一些市民直接无视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径直通过十字路口;一些市民看到红灯后,在路口等了一会儿,见无汽车往来,便抬脚通行;一些市民三两成群,一起闯红灯;个别市民甚至不走斑马线,直接横穿至对面马路;还有部分骑车的市民,将自行车停在了机动车道附近,影响了车辆通行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虽然有不少人闯红灯,但也有市民比较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在该路口,记者看到一名老人在路口等待。记者上前询问,老人表示,她每天早上去超市买菜,过马路肯定要看红绿灯,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负责。 乱丢垃圾依旧多 乱丢垃圾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不文明行为。记者观察了南山路路段,虽然路边看不到明显的垃圾,但在部分垃圾桶旁,有市民丢弃的垃圾。一名负责南山路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每天早晚时间,乱丢垃圾的现象比较多。“附近的居民或者商店的店员会直接将装着垃圾的垃圾袋放在路边,很少有人主动放进垃圾桶里。”该环卫工对记者说,平时还有从行驶的汽车中丢出的垃圾,刚扫完的地面马上有了垃圾。 随后,记者在惠政路上走了一圈,此时不少店铺刚刚开门营业。记者看到,一家商店的店员把一包垃圾放在了设在路中间的垃圾箱旁。因为垃圾袋没有封口,垃圾随着风被吹了好几米。在三江超市门口,环卫工人王女士告诉记者,经常能见到市民丢弃的小票,有些是被市民撕碎后丢在地上,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清理难度。 公共场所仍有吐痰现象 相比于以前,吐痰、便溺的现象少了很多,但仍时有发生。在新华书店一侧的弄堂角落,散发出阵阵恶臭,说明经常有市民在此随地小便。在惠政路三江超市门口,记者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实有个别市民有随地吐痰的现象。路边的座椅旁,也能看到不少痰迹。 随后,记者又来到区人民医院,发现就诊大厅非常整洁,座椅旁边都放满了垃圾桶,未看到乱丢垃圾、吐痰的情况。保洁员告诉记者,医院内基本上看不到上述情况。 图为南山路和惠政路路口市民闯红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