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烈成 今年暑期中,当初中教师的大儿子从新疆给爱好读书的我带来了一本真切感人的好书,我仅几天就阅读完。书的作者党益民,是一名长期工作在高海拔的西藏、新疆地区的军人,他用一杆力笔为我们这个时代写出了构筑精神家园、守望灵魂高地的《守望天山》佳作。 读《守望天山》,开始以为只是一个有关报恩的传统故事。随后读到书中的主人公陈俊贵走过的是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30年的历史、一个老兵与168座坟茔、一家人24年孤独的守望等艰难曲折的经历,使我深为陈俊贵和班长郑林书的人生故事所感动。在漫无边际的雪地里,四个兵,一个馒头,谁吃谁活,不吃就得等待死亡。当时分配馒头权力掌握在班长郑林书手里,即让谁活下去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他手里,那一刻郑林书可以自己吃下这个馒头,因为他说了算,也可以让副班长罗强吃了,也可以让老兵陈卫星吃了,但是郑林书却把仅有的一个馒头给了新兵陈俊贵。结果班长郑林书成了真实事件里的真正英雄。 就那样,班长死了,后来副班长罗强倒下了,陈卫星倒下了,陈俊贵也倒下了,幸亏得到哈萨克牧民的救助,陈俊贵和陈卫星才活了下来。后来,带着伤残身体复员到地方,一次看电影《天山行》,陈俊贵听战友说:“这辈子你要是忘了你们班长,你就不是人!”战友的话刺痛了陈俊贵的心,于是他做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去天山给班长守3年墓。于是他携妻带子,踏上了涤荡心灵的感恩之路,来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发现“那里坟墓很多,有的墓碑已经坏了,有的已经倒了,看上去真是有点凄凉”。为了“不让烈士们寂寞受委屈”,他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始了修整、看护墓地的生活。转眼三年时间满了,但他离不开那些烈士,感觉他们就是家的成员,于是他继续在寒冷寂寞的乔尔玛陵园里,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至今24年,默默地跟班长和陵园里168座烈士坟茔坚守在一起。 30多年前,班长郑林书用一个救命的馒头感动了陈俊贵,使他最终选择了用不计回报的坚守来体现人生的价值;今天老兵陈俊贵用24年的坚守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他在天山深处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中坚持了24载,而且还在继续坚守下去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记住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