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A7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公布第五次会议对相关报告的审议意见

    􀴁本报记者

    根据监督法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日前向社会公布在7月25日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区政府《关于2016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关于2016年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关于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防洪排涝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对区人民法院《关于民商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具体如下:

    关于2016年区财政决算及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的审议意见

    ——科学编制预算,努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严格落实《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两库”建设,进一步做实做细预算,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减少年初预算预留项目,准确编制调整预算,建立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着力破解收支矛盾,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资金综合统筹能力,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破解财政收支矛盾。加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依法依规的自觉性,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加强预算支出管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无预算支出。依法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及时拨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完善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努力消化部分镇(街道)财政赤字,确保镇(街道)财政收支平衡。

    ——重视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国有资本盈利能力,加大国有资产清理,着力盘活国有资产。完善制度,规范PPP项目管理,减轻政府举债压力。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评估,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加强审计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保证限期整改。

    关于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的审议意见

    ——切实提高对危旧房改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我区未来几年的一项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

    ——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对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投入。加强融资和招商力度,着力化解危旧房改造成本高、改造项目比较集中、需要大量资金保障的矛盾,加快改造项目的建设步伐,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善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整体谋划,完善政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的要求,统盘考虑,整体谋划,做好“危改”工作。根据工作力量和资金保障情况,适度调整我区危旧房改造年度工作实施计划。科学把握已拆地块的土地出让节奏,做到土地供应合理有序,降低“危改”成本。进一步完善《奉化区危险房屋排险解危工作试行办法》和拆迁征收补偿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与相关政策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危改工作的政策研究,条件成熟时,择机组织实施。

    ——加强宣传,营造稳步有序的“危改”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危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危改”的支持和理解,营造权责明晰、共同参与“危改”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我区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的发展目标。

    关于推进防洪排涝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审议意见

    ——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区域服从流域的治水原则,区防洪排涝体系要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接,围绕水库安全、流域安全、城市安全,科学完善防洪排涝规划。切实解决城市区块间排水管网衔接问题,强化区块间标高平衡,推进各水系防洪排涝功能的正常发挥。坚守原则,着眼长远,把防洪排涝作为区块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布局前置条件,并严格执行落实。

    ——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全力推进防洪排涝续建项目和新建工程建设,督促建设责任单位抢时间,抓进度,出形象,确保防洪排涝水利工程在汛期到来时发挥最大效用。处理好水系治理和水资源利用的关系,深化海绵城市创建工作,高标准推进龙潭滞洪泄洪区建设,抓紧启动东江左岸调蓄区项目,科学规划强排泵站布局,着力缓解城区洪涝压力和东南平原区域蓄洪问题,致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道和样板工程。

    ——进一步强化防洪排涝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盘活水利资产,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防洪排涝重点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全面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确保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创新管理体系架构,尝试引入第三方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形式,解决管理人员不足现状。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基层防洪排涝组织责任、应急预案、安全避险、抢险救缓等保障体系,有效提升全民应对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审议意见

    ——强化服务大局理念,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把握好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与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妥善处理各类涉企、涉重点工程等领域的纠纷。审慎处理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生的新类型案件,发挥司法的引导作用。依法参与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重点加强法律风险的分析研判预警。加强与党政机关、政府及其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努力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继续完善审判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加强对审判活动的考核与监督,提高审判质量。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加快家事审判、金融审判等领域的机制改革,改进立案、审判、执行等流程的衔接和管理,提升办案效率。进一步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提高民商事案件简易审的比例。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法官责任意识,对枉法裁判或具有故意、重大过失的人员坚决追究责任,倒逼办案质量提高。

    ——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高度重视调解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提高法官开展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和发展多元化调解模式,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庭前、庭中、庭后、执行等各个环节,规范诉前调解期限,力争把矛盾解决在法庭外、诉讼前。进一步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借助和发挥社会调解资源,合力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正确处理好调判关系,既要和谐审判又要树立司法权威,既要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又要防止硬调、久调不决,切实做到调判结合、案结事了。

    ——推进阳光司法,营造民商事审判工作环境。健全审判公开机制,做到立案、庭审、裁判结果、执行、收费“五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完善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和人民陪审员制度,有针对性地适时组织群众旁听案件庭审,结合典型案例加强审判工作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对民商事审判工作的认知度,共同营造民商事审判的良好环境。

    ——加强审判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牢固树立“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工作责任。高度重视法官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规范司法行为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监督措施,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树立民事审判队伍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妥善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提升法官运用法律驾驭庭审、司法调解、判决说理等方面的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