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甫 东宿渡这个地名对现在的奉化人来说,已少有人知道。然而在宋、元和明前期它却是奉化象山间客货渡运中心。《奉化市志·沿海客运》上云:“南宋时,东宿渡(今裘村十字塘)有渡船通象山陈山渡。”十字塘、十字塘亭、十字塘桥都在裘村镇阎家村地域。 东宿位于峻壁溪中游,十字塘桥跨溪而过,北联裘村、甲岙,南越午岭接石盆、杨村。该桥是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裘村裘大猷出资建造的,之前只有一排踏石。峻壁溪源出甲岙白岩山,流经裘村后有梅溪、曹溪、后溪、卢溪来汇,在东宿之西折而向东,经庄下、墙下潭在石沿村西入象山港,全长约十公里。潮汐溯江而上,船只顺潮而入可到东宿锚泊。 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导致商业的兴盛,奉化和象山间的贸易及人员往来也不断增加,宋宝庆中(1226年),奉象船渡应运而生,在东宿开渡。《宝庆四明志》载:“东宿渡即十字塘地,自此发船折海二百里,两潮而至象山陈山渡。”从此奉象间有了定期船班,东宿渡就成了这条渡运航线的始发地和目的港。 开埠之初,十字塘亭成了候船处,后来岸边陆续建起货栈、堆场、候船厅,商家也来这里开饭店、客栈和商铺,古埠就热闹起来。有些象山客携带活禽活畜去宁波卖,客栈还为他们提供圈养饲喂场所。埠头桅樯林立,货场堆满货物,岸边也人流不绝,繁荣持续了两百多年。 明正统年间,马头人陈良铨合十庙之众在峻壁溪下游马头岩与啸天龙山之间截江筑碶,此处梁布袋和尚曾设碶,岁久为潮所冲,但这次重筑却获得成功。碶成,峻壁溪变为内河,船埠遂迁至十庙碶外,称马头渡(清雍正二年秋潮奇涨,复毁十庙碶,翌年移埠墙下潭)。 清乾隆年间峻壁溪上游发大水,洪水冲决东宿段河堤,河流改道从堤外过,原河道后来也改成了农田,唯十字塘桥成了旱桥。周边村民在新河道上架起贴水桥,有暴雨山洪时水可从桥上漫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阎家村阎法楷募资改建成五孔石梁平桥,桥长20米高3米,行走拉车堪称方便。1970年修裘杨公路,旱桥拆除只剩下一孔用于农田排水,十字塘桥则改建成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目前,东宿古埠遗址仍可指认:旱桥上下侧的农田是故河道,泊船处在旱桥东侧,其里墈是道头(码头),上墈的五六亩旱地是货栈、堆场和配套房屋的遗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设裘村塘汎,在十字塘建寨城,设兵驻守,其址也在这里。同治后兵撤寨圮,这里成为十字塘集市交易的场所。上世纪80年代裘村兴起服装热,阎家村在这里建起友谊服装厂。 岁月悠悠,峻壁溪长流依旧,但水质越来越差,被认定为劣V类水。今年裘村镇政府持续进行河道清淤、截污纳管、小流域治理和畜禽养殖整治,水质得到很大提升。8月初,宁波市治水办对峻壁溪剿劣销号组织验收,并在十字塘桥断面进行现场检测,成功通过,成为宁波市首个“摘帽”的县控劣V类断面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