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拓:把大海的美好记忆“印”起来

    􀴁记者 陈培芳

    “年年有鱼”“鲤鱼跃龙门”等和鱼有关的吉祥话一直被人们传颂,鱼灵活可爱,且因其寓意吉祥一直被人们喜爱。近年来,和鱼有关的艺术品备受追捧,逐渐为人们熟知的鱼拓就是其中之一。

    鱼拓技术历史悠久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鱼拓起源于我国宋代,是垂钓者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用来记录渔获的一种艺术。最早的鱼拓有文字和作品记载是在1839年的日本,那时的鱼拓称作“鱼折”,又称为“胜负图”,后改称“鱼拓”。

    早期的鱼拓以墨作为颜料,作品缺乏层次感和明暗变化,谈不上艺术作品,只能说是记录所获鱼的大小。后来鱼拓爱好者将墨进行了调配,使鱼拓作品中的鱼鳍拓出了透视感,这种拓技与早期传拓技法中的蝉翼拓极其相似,鱼拓作品生动了许多。

    然而,使鱼拓发生根本变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颜料创新,使彩色鱼拓的产生成为可能。彩色鱼拓的出现使鱼拓作品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技法上从最初的拓出鱼形到拓出色彩层次变化,进而拓出不同鱼的特点,在继承中国传拓技法的同时,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表现光线的明暗变化是鱼拓技术的又一大进步。鱼拓作品上可以描绘水草或山水,书法或诗词,盖印章,形成诗书画印的艺术品。

    鱼拓不仅是为了记录渔获,更是为了欣赏和收藏,这样就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鱼拓。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欣赏和收藏价值,且每个人都能亲手制作,丰富鱼类知识,享受高雅情趣。

    “林岛主”的鱼拓路

    林小姐是土生土长的裘村镇人,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在杨村的单成岛开了一家鱼排餐厅,被前来游玩的客人亲切地称为“林岛主”。平日里除了经营自己的餐厅,这两年她还爱上了“鱼拓”这门艺术。“有一次,我一个朋友去台湾旅行,在那边买了一副鱼拓画回来,我觉得挺新奇,就去找了相关资料。”林小姐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海洋,对海洋文化和鱼文化有一种亲切感,所以一看到鱼拓就非常感兴趣,后来辗转找到了象山一位鱼拓非遗传承人学习鱼拓技艺。如今她做起鱼拓画来,已经非常娴熟了。

    林小姐告诉记者,鱼拓大致可分为清洗、固定、上色、拓印、点睛、题字盖章等步骤,首先要选用新鲜的鱼类,做好清洗工作,用清水和盐把鱼表面的粘液清洗干净,用干净的纸或布去除鱼表面多余的水分。“我们海边常见的铜盆鱼和鲈鱼体型中等、肉质厚实,非常适合做鱼拓。”清洗完毕的鱼要固定平放在泡沫板上,鱼身四周垫上纸,然后展开鱼鳍固定,再根据鱼身的颜色调制不同颜色,用毛笔分别涂在鱼上。“上色完毕后就可以开始拓印了,拿掉鱼身周围垫的纸,将宣纸铺在鱼上,均匀按压鱼身,在鱼鳍和尾巴处用刷子轻轻地刷,使得鱼身的颜料被拓印在纸上,然后将宣纸轻轻揭起。最后用毛笔在纸上勾勒出鱼的眼睛,记录鱼的种类、长度、重量等,若喜欢也可以题字、盖章。”

    学会以后,林小姐开始组织身边的人开展鱼拓活动,鱼拓并非只能拓印鱼,只要有纹理的东西,如贝壳或其他表面有凹凸的东西,都可以用鱼拓的方法进行印制。“今年十一期间,我打算在鱼排餐厅组织几场鱼拓活动。奉化虽地处海边,但会鱼拓的人不多,希望能通过我微薄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鱼拓艺术。”

    上图:林小姐正在制作鱼拓

    下图:鱼拓成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