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A5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司法局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构筑普惠便民服务网络

    􀴁通讯员 陈佳楠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基础上,主动搭建起“3+1”模式,即热线、网络、窗口+服务,并在服务供给上狠下功夫,努力让全区群众共享法律服务。

    创建公益法律服务品牌。整合全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源,选拔具备丰富实务经验的10名青年律师,组成宁波市首支公益法律服务队伍——“一米阳光”公益法律服务队。服务队以“送法下基层”为抓手,每月至少到1个偏远农村地区送法上门,满足农村地区群众法律需求。借力“公益集市”“小草志愿服务广场”等载体,开展常态化法律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开设“一米阳光”公益法律服务专窗,安排队员每天值班,随时解答来电来访群众咨询。通过“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双轨并行,“一米阳光”公益法律服务队已成为专业法律服务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服务队已开展送法下乡19次,发送法治宣传资料3000多份,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39件。

    拓展品牌调解工作室。着眼于资深人民调解员群众威望高、调解经验丰富等优势,在吸收“永定工作室”“华海工作室”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筹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要求各镇(街道)至少建成1个镇(街道)级,1个村(社区)级品牌调解工作室,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凸显品牌调解工作室纠纷化解成倍效应。坚持因地制宜、四面开花,引导各镇(街道)建设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区品牌调解工作室镇级覆盖率达到72%。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以“只跑一次”为原则,以“零跑腿”为目标,梳理出司法行政涉及群众办事事项7项,并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范围。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实行网上“预审批”制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办理手续和申报材料,避免申请人跑“冤枉路”。推行“工作人员代跑腿”“快递跑腿”机制,针对本级审核、上级审批事项,由工作人员代替当事人将审批材料报送至上级部门,审批完成后由工作人员送证上门,或通过快递签收送达,确保当事人办理一个审批事项全程“最多跑一次”。目前,已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348件。

    “普惠共享”,开展惠企便民活动。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奉化区司法行政服务惠企便民二十条》,以清单罗列形式,全面实施巾帼维权、“法律体检”、菜单送法、组团服务、纠纷化解等20项服务内容。开展“千家企业大走访活动”,分层分类搭建起中小微企业、规模企业法律服务平台,主动提供清单化自选式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日常经营或者重大投融资、产业转型等产生的法律风险。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83家,开展法律体检、法治宣传60余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