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柳家欢 “一边奔跑,一边流泪。”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53岁的孙玉娥这样形容。从家电维修个体经营户到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30 年来,每一步的成长都让她印象深刻。 高中毕业后,孙玉娥也和村里的姑娘一样去过服装厂上班,可要强的她不甘于往后就这样过一辈子,当时她家旁边有一家小型家电维修店,生意不错,孙玉娥从这家店开始接触到家电维修,那一年1987年。孙玉娥的父母常说“三个好汉不如一家烂店”,因此她渐渐萌生了创业的想法。1988年,在亲友的指点下,她前往上海学习制冷技术。制冷技术主要应用于机械类家电的维修,相对于电子类家电维修更耗体力。“机械类家电都很笨重,当时班里的男生都扛得够呛,我一个女生背机械,走走停停要好几回。”但凭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一年内孙玉娥就将这门“绝技”收入囊中。 1989年,学成归来的孙玉娥开起了家电维修店,当时家电还未普及,会制冷技术的人极为稀缺,因此大小单位企业空调、冰箱等设备坏了都会找她修。“刚入行时,很多人都怀疑手还没维修扳手粗的姑娘怎么能修好那么大的设备。”一天夜里,大桥菜场一位海鲜摊主的冷库坏了,孙玉娥接电话后迅速赶到市场帮他修好。娴熟的修理技术与优质的服务给顾客留下了极好印象,修理店的生意蒸蒸日上,松下、西门子等家电品牌纷纷授权特约维修。1994年,孙玉娥来到台湾“樱花”家电公司培训,品牌公司内部先进的服务要求与管理水平,让孙玉娥感到“服务落差”,于是她努力学习该公司的先进理念,提升自身服务。“对于创业而言,每一步都是在学习,满足现状就是落后。”孙玉娥随后开启了国内第一家“樱花”家电专卖店。但随着苏宁、国美家电经销商的涌入,孙玉娥察觉到家电维修市场已趋于饱和。2002年,在朋友的建议下,孙玉娥告别做了15年的家电维修,投身汽车销售行业,成立了元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隔行如隔山,孙玉娥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行业间的差异,更有来自自身角色的转换。对于前者,她需要补习品牌差异、配置性能等汽车常识,掌握行业风向标、行情趋势等产业状况,参照优秀案例、成功经验摸索营销方案;对于后者,她需要从一个人的奋斗转变为团队作战,从一名划桨者转变为一名掌舵者。“干个体与办公司有着天壤之别,如何凝聚员工的力量,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孙玉娥为员工制定了每周、每月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的计划,并不定期地指派员工前往宁波4S店学习关于新车型方面的知识技术……元通的销售日渐看好,至今又一个15年过去了。 现在的孙玉娥算得上事业有成,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学习,她说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经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