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辰卉 本报讯 120急救车接诊胸痛患者,拨通胸痛专线电话,胸痛中心快速反应,实时网络远程会诊,一旦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决断。胸痛中心一方面调度介入导管室紧急待命,全力备战;一方面通知专家团队迅速赶往,急诊手术准备就绪……自奉化区胸痛中心创建以来,不断规范急性胸痛“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优化急性胸痛就诊流程,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 区胸痛中心于去年9月创建,今年5月28日,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成为宁波市首家、浙江省第二家国家级基层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在最短时间让胸痛患者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为奉城百姓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和可靠保障。 织就一张区域协同急救大网 区胸痛中心由副区长陈彩凤任胸痛中心主任,区卫计局主管领导、区人民医院院长分别任副主任、执行主任,分管院长、心内科主任分别任行政总监、医疗总监。由政府主导、区卫计局协同、医疗单位一把手负责建设,为实现区域协同救治与院前急救的无缝衔接奠定坚实基础。区人民医院与120急救站、区中医医院、区妇保院、区溪口医院、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镇卫生院及新桥骨科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成立“网络医院”,并签署联合救治协议。织就覆盖全区各镇、城乡一体的胸痛患者急救网络体系。 术业有专攻,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救治,需要全院各个科室、部门的高效联动,达到专家、设备、药品、信息的无缝衔接。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冠脉内介入诊疗技术已有16年,为胸痛中心救治心源性胸痛患者提供坚实的医疗技术保障。而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内科、介入导管室、影像科、呼吸内科、胸外科等多学科优质医疗资源的互相协作和紧密联动,畅通了患者的救治流程,使得各类胸痛患者在院内得以有效转诊和抢救。 医院在原有心电图远程会诊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并配备了胸痛专用手机。基层卫生院或120急救车接诊了胸痛患者,会立即将心电图上传至微信群,胸痛中心的专家医生接到电话后,实时远程会诊、指导救治。这样一来,需要实施PC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有可能绕行急诊,直接入导管室,缩短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的时间,挽救损伤的心肌。 时间就是生命 走进区人民医院,随处可见胸痛中心的标识,为胸痛患者发放标识牌,在检查、收费、发药、检验等各环节均实行胸痛优先原则,设立胸痛分诊台、配备胸痛抢救车、设置急性胸痛抢救床,为了心梗病人能立刻服用“一包药”,还备了一瓶矿泉水……这一项项细节,为分秒必争抢救急性胸痛患者做足充分准备。 时间就是生命。心梗患者越早接受治疗,其救治成功率越高,预后效果也越好。为此,胸痛中心建立了时间统一方案,精确控制每项重要的时间节点。急诊分诊、抢救室、导管室等重点部位每天校对,仪器设备、工作电脑确保时间统一,患者发病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给药时间、导管激活时间等,一一记录在时间表上,专人管理并分析数据、持续改进。和生命有关,每一个数据都会鲜活起来,富有意义。 为了能快速、规范、标准地救治急性胸痛患者,胸痛中心力图将胸痛急救操作指南的每一个过程可视化,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一整套流程图,如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急性主动脉夹层诊疗流程图等20余项,并张贴于急诊分诊台、抢救室内、急救车、心内科、导管室等。 精确的时间节点,是抢救工作的质量保证,也为优化就诊流程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关键监测指标的分析,不断优化和改进各环节的衔接流程,如收费流程、导管室激活流程等。为缩短心肌梗死标志物——肌钙蛋白的测得时间,还更换了仪器设备,并从急诊科胸痛病床旁开通特别通道至急诊化验室,以缩短送血标本时间。 培训,贯穿中心建设全过程 “医院的各个部门,包括后勤、管理,甚至是清洁工阿姨、保安,人人参与胸痛中心的建设。”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胸痛中心行政总监梁静芝这样说道。体系建了,硬件配了,关键在于人。针对各类人员的各项培训教育,将贯穿胸痛中心建设的全过程。 针对核心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医护人员、辅助人员、后勤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分层、分批开展培训,使院内任何区域出现胸痛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每个病例救治完成,在微信群内展开讨论分析,网络医院的医生在经常性的学习交流中,即时提升心电图解读能力和诊治水平;每季度召开典型病例讨论会、质量分析会、联合例会,促进急性胸痛患者救治能力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胸痛中心和急救站定期开展急性胸痛患者转运、急救联合演练,共同讨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情况,发现问题,共同改进流程,保障急救转运、绕行急诊通道的顺利运作。 按照网络医院协议,对急救站和网络医院进行急性胸痛诊断、抢救、治疗、现场急救处理、转诊流程等各类知识的培训,特别重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场处理、心电图解读及现场急救技术等重要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心电图判读、心肺复苏操作实践考核等手段,检验急救医师、网络医院医生诊治急性胸痛的水平。 此外,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等健康宣教活动,普及对急性胸痛家庭与个人自救知识,呼吁老百姓树立“有胸痛,拨120”的理念,以获得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胸痛中心的建设,在新平台规范了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学科建设、提升专科优势。今年9月,区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学被评为宁波市县级医学龙头学科。而通过全区域协同共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也得以提升。胸痛中心建设一年多来,全区未发生一例心源性意外死亡病例。我区正积极推进区域卒中、创伤、呼吸、糖尿病等专病中心建设,辐射带动全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携手为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