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不让须眉 争当治水先锋

——聚焦奉化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中的“娘子军”

    今年3月,“全面剿劣”的号角在奉化大地吹响,围绕“奋战200天、剿灭劣Ⅴ类”和“4年任务2年完成,2018年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目标,通过强力推进截污纳管、河塘清淤、污染整治、生态修复等专项行动,我区安排资金18亿元,治水治污工程231个。9月上旬,辖区内60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完成销号,全域剿劣工作通过宁波市级验收,成为全市第二个全域剿灭劣Ⅴ类水体的区县(市)。截至9月底,我区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86%,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良比例达到100%。而这背后,离不开全区人民同心合力,特别是受到群众好评、“战斗”在前沿的治水“娘子军”。本期关注,记者采访了其中6位来自各镇(街道)的巾帼河长,让我们一起领略她们在剿劣攻坚战中的风采。

    吕秀珍: 真抓实干的剿劣战斗员

    人物档案:锦屏街道妇联主席,广平堰河长,被评为2017年度宁波市“最美治水人”。

    广平堰全长6公里,经过3个社区2个城中村,从南到北贯穿奉化城区,原是一条群众向市长电话反映最多的臭水沟,受沿河生活污水和餐饮直排河道影响,不少河段的河水呈暗黑色,部分河段漂浮着一层地沟油、粪便,散发着阵阵恶臭。

    剿灭劣V类水启动以来,吕秀珍作为河长,真抓实干,坚持每天一次巡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6公里的河道,她用脚丈量了不知有多少次。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她充分利用妇联工作优势,通过创建的“巾帼护河队”向居民宣传治水,同时多次走访村、社区,发放宣传资料。由于河道流经单位多、任务繁重,有时一家单位就需要几十次上门做工作,每次她都耐心地沟通协商。自4月全面清淤以来,有几次吕秀珍半夜接到排污举报电话,她毫无怨言,起身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整条广平堰三分之二是暗沟,对暗沟积淤治理成了最重的任务。吕秀珍告诉记者,以前清淤工作,往往只是解一时之困,治标不治本。这次借势借力,下决心彻底整治暗沟。炎夏烈日当空,排水工下到黑臭、缺氧的暗渠中,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吕秀珍也不顾恶臭,经常和村干部一同下暗沟检查治理进度。

    由于广平堰涉及到4条河道、9个大排污口,附近老区地下管道不健全,吕秀珍及时向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制定方案,并引进生物科技、机器人“CCTV”等先进设施治水,多次和村(社)主任商议河道治理长效方案。

    说起治水过程最难忘的经历,吕秀珍说:“一次在清水湾附近清淤,还未完全治理完毕,一位老伯就表示感激之情,我满心愧疚,老百姓多年生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却仍支持着我们的工作。”吕秀珍表示,看着广平堰的水质一天天变好,自己也开心,觉得辛苦付出很值得。

    吕浓楠:

    创新高效的治水标兵

    人物档案:锦屏街道办事处副局级组织员,塘下河河长,被评为2017年度宁波市“最美治水人”。

    我区第一条劣Ⅴ类预销号河道是塘下河,河长吕浓楠。该河道是锦屏街道塘下河村子里的断头河,全长320米,起于塘下村上岙,止于南山路,是一条城北排洪支渠。治理前,塘下河长年水源不足,整村沿河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严重。

    自奉化区打响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后,吕浓楠立即组织带领塘下河督导组成员深入巡查河道、踏勘现场,反复研究商议治河办法,在塘下村已列入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实施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困难的情况下,勇于破难、压实责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河一策”整治方案。

    吕浓楠告诉记者,方案中有三大举措:一是投资5万元引入仁湖公园水源贯通河道;二是投资15万元就近对沿河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接入南山路污水管网;三是投资10万元,对整个河道进行清淤,并铺上30厘米厚的砂卵石。

    治理方案确定后抢攻实施整治工程,抓进度督工程,经过3个月的紧张奋战,塘下河整治工程提前全面完工。同时建立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实行管养分离,加强绿色护河宣传,与保洁公司签订保洁合同,进行区域保洁,引入第三方“随手拍”监督,做到即时跟进。吕浓楠表示,这是对环境的高度管理,更是对自己的从高要求。

    治理后的河道不仅河水清澈,河道两岸整洁美观,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连续三次检测数据显示,塘下河水质已由劣Ⅴ类水提升为Ⅳ类水质,成为我区第一条劣Ⅴ类预销号河道。

    吕浓楠用最短时间、最少投入取得显著整改成效,给全区的小微水体治理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剿劣实绩也相继得到奉化和宁波电视台的宣传推广。

    张玲:

    刚柔并济的宣传员

    人物档案:西坞街道总工会主席,菱堰河河长。

    如今的菱堰河流水潺潺、水清见底,“一潭死水”变成“活水”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走在菱堰河岸边,总能看到在此散步的居民。然而,在治劣前菱堰河却是西坞的一条“龙须沟”。

    西坞街道地处东江下游,菱堰河起点东江,终点西街河,全长798米,河道平均宽度15米,流经西仲村。由于河水流速十分平缓,原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加上该河地处居民聚集区,农村生活污水未纳管,生活垃圾入河较多,治水任务相对繁重。

    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张玲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开展河道清淤,总投入40万元,采取河道排干,淤积物外运处理,做到全面清淤。同时,每天对河面进行保洁,确保水面无漂浮垃圾。对35只雨污混排口限期整改,进一步排查了偷设、私设的排污口、暗管,发现后进行了全面封堵。

    为了减少污水源,对菱堰河沿河村庄开展截污纳管工程,河水一天天变得清澈起来。为了让河水长清长流,张玲一方面安排保洁力量对河道及河道两岸的道路强化日常保洁,减少河道漂浮物来源;另一方面她会同城管队员对沿线商铺进行上门提醒和告知,切实切断人为倾倒。

    如何让居民的护水爱水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呢?“治水工作在岸上。”张玲表示,街道在沿河居民聚集区开展了全面的防污整治宣传行动,她积极做好宣传员,多次组织“小手拉大手”全民参与治水活动,分别在西坞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组织环保教育,通过孩子影响大人行为,有效改变周边居民河道抛物、垃圾乱到等不良习惯。

    俞亚芬:

    雷厉风行的护河员

    人物档案:江口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儒江河河长。

    儒江河全长4.6公里,宽度14米,深度2.5米,起源于东江(儒江闸),流经儒江、陈王、何家等村庄,至剡江(大欧闸)。沿河主要受生活污水、工业企业废水污染。

    俞亚芬自2014年担任该河河长以来,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配合城建办、农办展开截污纳管、排口整治、生态引水与修复、水生植物种植和人工浮岛设置等一系列工程;另一方面,她针对河道复杂状况,全力做好清淤保洁工作。

    俞亚芬坦言,自己做得并不出色,只是一板一眼地去完成任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去解决。有一次,得知在儒江村村口的龙末泡沫厂附近有沉船,水位下降时隐约可见,她便要求村里及时打捞处理。河道经过村庄时,不少村民家门前的生活垃圾随风飘到河面上,她就要求村里对村民实行“门前三包”,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宁南区块拆迁,河两岸的建筑垃圾违规堆放现象严重,她下通知迅速清理……

    “女性在治水工作中也有优势,柔性细致,但遇到违法违规的事件,我也会毫不客气,严肃处理。”俞亚芬在巡河时遇到有村民在利用地笼网捕鱼,她就上前阻止劝告,对屡教不改者联系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如今,听到村民夸耀起儒江河的变化,俞亚芬心里颇有感触,也更有动力。“儒江河整治到现在,主要的功劳在于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要感谢周边村企的参与和配合。”俞亚芬心中充满感激,她表示还将尽力做好接下来的护水工作。

    胡亚赞:

    对症下药的治河医生

    人物档案:岳林街道妇联主席,龙潭渠河长。

    龙潭渠,为横山水库支流,全长3268米,平均宽约2米,从尚田、龙潭交界处起,流经龙潭村,分为三路,延伸至湖桥、新鲍、瑞丰、前方、明化等村,水网错综复杂。这条河并不属劣V类,但它是岳林水系的源头,如果不治好它,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是关键性的。

    “听村民说起,20年前的龙潭水清可见底,夏日里是孩子们嬉水的乐园,这才是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胡亚赞感慨道。作为河长,治水治源的重担在肩,巡河成了她每日必做的事。很快,她摸清了污染源,主要是农田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水,以及沿途企业偷排的废水。3月9日,龙潭渠率先开工清淤,打响了岳林剿灭劣V类水的第一枪。

    全线清淤工程顺利完工,而沿河违建问题仍是河道治理的肠梗阻。由于排摸出来的违章搭建大多是村民为了方便务农自行搭建,其中有一座还搭建到了渠道中间,看上去十分危险。胡亚赞要求村民自行拆除,影响严重的将进行依法拆除。

    针对“病根”,她勤找疗法,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成了她的平常事。慢慢地,不少村民改变了意识,还主动提出了治水建议,表达了肯定,这让她感到欣慰。前段时间,为了助力宁波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胡亚赞经常下班后、双休日也会特地去龙潭渠沿岸转转。

    “治水路上,有病治病,通过强化管理和治理水质,对症下药。”胡亚赞表示,日常巡查是常规疗法,把保护河水当作保护身体一样重视,才能标本兼治。

    汪益:

    汇聚民力的贴心管家

    人物档案:尚田镇财政所所长,汇溪村联村干部,汇溪江河长。

    今年3月,汪益第一次走入汇溪村村委会时,一股臭气扑面而来。村委会对面的养鸭场、一墙之隔的养鸡棚、上游企业排污不止,河岸垃圾无人管理……这样的治污起点,并没让她丧气,一大堆问题反而激起了她的勇气,她迎难而上。

    治水先知水,为摸清“家底”,她主动沉入基层一线。从沟渠到河道,从垃圾池到村民的门前屋后,汪益用3天时间,踏遍了3个自然村,拍摄并记录了污染源头200多处。此后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展示污染源照片,在党员干部中慢慢凝聚起治水决心。民心向背是剿劣成败的关键,她组织人员夜访入户,向全体村民开展问卷调查,一轮调查下来,村民们逐渐有了整治意愿。

    汪益在联村期间发现,汇溪江治理不仅仅事关生态环保的可持续,更为原本涣散的村级班子在群众中重塑威信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在确定治水方案后,她冒雨和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及部分年轻党员一起,挽起袖子、卷起裤腿,用双手挖、用铁撬撬、用火钳夹,对贯穿整个村的汇溪江沿河两岸的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经过连续5天不间断奋战,共清理河道600余米,彻底清理河岸边垃圾池6座,清理出垃圾30余吨。

    治理过程中,汪益还发现河埠头洗衣、洗菜在农村较为普遍,而这恰恰造成水体污染。为了打开农村生活习惯与日常排污之间的死结,汇溪村引入我区首个生态洗衣房,自来水引自汇溪江,洗涤后的污水直接排入污水终端池净化,这一“网红洗衣房”既能满足村民需求、解决安全问题,又能保持河道的生态平衡,防止水质反弹。汪益表示,要当好这个管家,将美丽汇溪书写到底。

    整治后的塘下河

    整治中的菱堰河

    整治后的菱堰河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