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同样,一门好手艺虽深藏弄堂之中,也能吸引到许多顾客。在西坞街道西坞村庆南自然村的一条狭长弄堂内,就有一家藏在巷子深处却深受顾客青睐的“裁缝店”,店没有名字,人们都叫它弄堂裁缝店。裁缝店店主叫吴玉琴,今年51岁,开这个裁缝店已有十多年,尽管做工费比其他店要高,但因为手艺好,找她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 弄堂裁缝店是吴玉琴家的储藏室改建的,面积不大,几乎都被工作台和缝纫机塞得满满当当。当下正值手工制衣的旺季,记者采访时,吴玉琴正忙着打理刚做好的羊绒大衣。前不久,不少人的朋友圈转发的用被面做的旗袍就是出自她之手。“这是一位老顾客请我帮她做的,也是第一次做,结果做出来效果还不错。”吴玉琴对记者说,她19岁从学校毕业后就到了服装厂打工,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做衣服,就买来书自学,逐渐掌握了做衣服的各道工序。 “那几年正好遇上金融危机,工厂效益不好,加上家里也需要照顾,就有了开裁缝店的想法。”吴玉琴说,在开店之初,她特意去宁波进了一批布料,摆到街边卖,和别人说自己开了裁缝店,做衣服可以去找她。就这样,在摆了一个月布料摊后,这个弄堂裁缝店也开起来。不久,裁缝店的顾客也从同村的亲朋好友扩大到周边村的村民,甚至还有奉化、宁波城里来的顾客。 “这段时间是最忙的时候,现在还有十七八件衣服等着做,要是再接单子估计得等上20天才能拿到衣服了。”吴玉琴说,做衣服的工序有很多,所以刚开始做一件羊绒大衣可能要2天时间,现在一般1天就能做成,而且质量也比以前要好。虽然没有跟过师傅,做衣服的技术都是自学的,但熟能生巧,加上她也有这个兴趣爱好,所以她做的衣服大家都挺认同。“现在很多顾客就直接上网把要做的衣服给我看,不能说百分百一模一样,但也能做得八九不离十了。”吴玉琴说,目前在西坞做衣服的裁缝店也有不少,但她的工费是比较高的,尽管如此找她做衣服的人还是很多,这也是对她手艺的一种肯定。 吴玉琴告诉记者,做衣服这行其实难度并不大,主要还是细心,耐得住性子,做着做着就能越做越好。“前不久女儿将那个被面做的旗袍发到了网上,结果还真有不少人来询问怎么做。”对于吴玉琴来说,弄堂裁缝店虽然小,但却是她生活的舞台,裁缝工作很普通,但也给她带来了信心和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