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蒋凯 通讯员 赵伊丽 本报讯 “以前最怕的就是上公厕,气味难闻,苍蝇乱飞。现在根据国家标准改建后,设施设备更加齐全,而且每天有专人打扫,美观洁净。”日前,大堰镇不少村民见证了“公厕革命”,从旱厕到水冲式厕所,越来越人性化。 今年5月以来,该镇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把农村卫生厕所“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在全镇掀起“厕所革命”热潮。 据悉,该镇有公厕19座,分别位于后畈村和大堰村。其中后畈村7座,大堰村12座。部分厕所与国家公厕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厕所虽小,却关系着大民生。因此,我镇根据大堰乡愁整体规划开始了公厕革命。”大堰镇负责文卫的副镇长丁静说,一期改造公厕13座,包括后畈村7座和大堰村6座。目前后畈村7座已改造完毕,大堰村除一个公厕拆除(不再建)外,另外5座在改造施工阶段,预计本月底能全部完工。 记者沿着公厕指引牌,走进湖边桥村的一座公厕。只见外观白墙青砖灰瓦,墙面地面都十分洁净;内有独立厕位,墙上还安装了挂钩,可以悬挂衣物背包。厕位旁还装有不锈钢扶手,方便老年人使用。 已担任管理员10余年的汪根苗是该厕所的见证人。“通过改建,一改以往设施差、环境差的旧形象,现在这个厕所也是我们3D壁画村的一景。”汪根苗说,她每天上下午各打扫一次。旅游旺季期间,还加强巡查,确保厕所“笑脸迎客”。 “湖边桥作为连山堰情风景线,厕所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深化‘公厕革命’,为游客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丁静道。 该镇还有不少公厕通过改建,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当地村民纷纷表示,以前公厕是那种简易农村旱厕,脏乱不已。改建完成后,用起来舒适很多。 在谢界山村,乡村旅游和民宿业正在兴起。一周后,该村新改建的公厕即将完工投入使用。据悉,该厕所建在停车场旁,风格古色古香、具有历史文化韵味,另外配备了洗澡间等新的基础设施,旨在让游客有更好地体验。 “在公厕改建前,我们特地请设计师设计具有大堰风格的公厕,旨在体现大堰的地方文化特色,更与大堰的整体规划配套。”谢界山村支书陆宝法告诉记者。 丁静告诉记者,下步,该镇还将对文明风景线6个村30座公厕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预算。常照、湖边桥建设3所AAA旅游厕所,其余按标准化公厕改造。大堰村剩下的3座公厕已开始进行第二期改造,目前已完成图纸设计和预算编制。本月已进入施工阶段,争取明年2月底前完工。 上图:湖边桥3A厕所。 下图:正在施工的谢界山村公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