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巧芳 通讯员 柴孟凯 本报讯 支部考评操作难、党员考核认定难、不合格党员处置难……怎么办?我区自2012年以来大力探索党员考评管理处置办法,并在2014年9月建立实施“双线一中心”党员考评机制,着力在识别、帮扶、处置不合格党员上精准施策,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双线考评,考评标准更有精度。我区从“党员身上最常见、群众反映最激烈”的问题入手,明确“不散播消极政治观点”“不在红白事时大操大办”等19条党员行为“底线”和“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攻击、诋毁党的言论”“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等“10+N”条党员行为“红线”,构建起精细、详实的“双线”体系。同时,在各镇(街道)组建由专职副书记牵头,纪检、组织、综治、城建、派出所等部门协同的党员考评中心,加强调查走访和负面信息交互,深度参与、指导把关下辖党支部党员考评工作,各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员考评时,镇(街道)考评中心必须派员列席;党支部若因“怕麻烦”“顾情面”,导致考评走过场的,中心有权直接修正结果,并对相关党支部问责,做到既考党员,又考支部。 以支部为依托开展教育帮扶,帮教措施更有准度。“我原以为不参加组织活动,只是个小问题,有了这次‘经历’,我可不敢再小看这个‘规矩’了。”溪口镇东岙村党支部一名党员曾以经常性外出工作为由,不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并迁转至帮教支部后,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出深刻检讨并积极参与帮教支部活动,整转成果最后得到了认可。针对基层党组织“帮扶措施不力”“帮教走形”等问题,全区组建14个帮教支部,将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关系迁转至帮教支部,有侧重性地对其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帮扶。帮教期满后,对整转成果作出初步认定,整转成功并经党员考评中心审定的,组织关系才能迁回原党支部。“在一项街道重点工程中,2名党员在征地拆迁中漫天要价,抵制工作推进,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并被迁入了帮教支部,而后2人都作了深刻检讨,并在工程推进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岳林街道相关负责同志说。 以规范为根本优化处置系统,处置结果更有力度。“都是同村党员,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投个除名票,有点伤感情,抹不开面子。”这种所谓的“人情”现象给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处置不合格党员带来一定困难。通过组织关系迁转,各镇(街道)帮教支部既能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又能确保处置程序严格到位,确保了“出口”不阻不堵。同时,我区完善了对不合格党员“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环节的规范程序,编印了不合格党员《帮教处置手册》《工作流程图》,对每个环节、每项程序坚持责任到人、严格把控。完善党员救济制度,允许不合格党员提出申诉,由党员考评中心复查。由于处置意见各方公认,处置程序严格到位,被处置对象情绪普遍平稳,结果得到了村党支部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双线一中心’工作的威信很高,大家对考评、处置结果都没有提出异议。”锦屏街道组织办相关同志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