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加北 通讯员 吴慧 撤市设区后,奉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完成“追赶跨越”的历史使命,必须锻造一支“奉化铁军”。 近一年来,我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大整治,为全区实现跨越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完成省政府要求,全域剿灭劣Ⅴ类水顺利通过宁波市验收,雪窦山名山建设扎实推进,撤市设区一周年之际总投资71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与此同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市前茅,惠民工程和惠民政策也让百姓切实享受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红利。干部作风的转变被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畅通监督 利剑出鞘吹清风 “对照这张卡,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目了然。”一位机关干部拿着《干部作风大整治提醒卡》向记者表示。这张卡的具体内容包括中央“八项规定”、浙江省“六个严禁”和“七个一律”规定、宁波市“正风肃纪”十项规定,以及奉化区干部作风整治“十五条禁令”。作风大整治开展以来,1万余名机关事业干部领到了提醒卡并遵照执行。 同时,区委作风整治办和区纪委建立了全覆盖的监督网络。从11个镇(街道)抽调1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督查专员,进行交叉督查,对干部“五不”问题进行监督并通报。通过向离退休老干部征集意见,在区级媒体上刊登干部作风问题举报热线,向“两代表一委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渠道,不断完善监督网络,让干部作风问题的暴露和整治更加有据可依。 此外,针对建筑行业、工业企业、教育卫生、交通运输等十大重点领域,组织10个专项督查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和新问题的化解。 锻造铁军 奖优惩劣树新风 作风大整治开始不久,我区就组织实施了“正风肃纪”1号行动,曝光了3名干部违规违纪行为和处理结果,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也奠定了作风大整治的底色和基调。 随着作风大整治的深入,因作风问题被问责逐渐常态化。区管干部“红黑榜”正式建立,把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实绩明显的干部列入“红榜”;把作风不实、贯彻不力、执行缓慢的干部列入“黑榜”。截至11月底,122位“红榜”干部得到提拔或转到重要岗位,32位“黑榜”干部则受到约谈、诫勉、调离或免职处理。区委组织部还将一些够不上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负面行为编成清单,包括工作精力不集中、经费报销不规范等60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严格的扣分制度。 我区还主动向“中梗阻”问题“开火”,在市里提出的政令、责任、作风、禁令四方面“中梗阻”问题基础上,自我加压,增加“组织中梗阻”问题,对全区各单位开展“地毯式”排查,聚焦“慢、惰、浮、散、乱”五大问题。一批干部在推进工作中存在的监管履责不到位、联村工作不扎实、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被仔细记录成册,督促及时整改,其中的典型案例还得到重点分析,有效提升机关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针对干部作风不佳、工作执行力不强、业务技能不过关等问题,今年来各条线开展系统的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成效明显。如组织部、人社局、机关党工委牵头组织三期中层干部职业素养培训班,覆盖全区900余名中层干部;机关党工委组织党务干部专业培训,78名机关专职党务工作者深入学习,提升了党务工作水平。 促进发展 攻坚克难转作风 “大堰镇干部的‘支援’太及时了,有效加快了项目进度。”宁南贸易物流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今年以来,我区抽选优秀干部成立援助小分队,协助重点工程加快进度。如松岙镇的3名干部来到了葛岙水库建设指挥部,承担库区内房屋土地确权及评估工作;大堰镇的3名干部则来到宁南贸易物流区,承担宁波第一医院建设工程的地块征迁工作。 此外,我区坚持项目化推进思路,重点推进“五大攻坚战”,努力以作风大整治、大转变确保重大项目快速高效推进。列入宁波市“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的8个重大项目中6个超进度或顺利推进;列入区本级“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的82个项目中70个超进度或顺利推进。 区委作风整治办负责人表示,就目前来看,“作风软”和“能力弱”问题仍然存在。明年,在继续深化作风大整治,从根本上转变“软”和“弱”的基础上,要持续推进作风大整治行动向基层延伸,切实打通作风整治“最后一公里”,并与精准帮扶农村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使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奉化乡村全面振兴。 >>>特別报道详见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