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奉化高质量建设新局面,推进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建设,实现奉化“后来居上、最美最好”的目标贡献“她”力量,区妇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巾帼优势,与奉化日报社联合新设“她力量”专栏,为读者图文并茂地展示全区不同群体涌现的先进女性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欢迎读者朋友提供采访线索。 记者 景小芳 名片:宁波市佛光工艺雕塑有限公司总经理 小传:沈建园,1966年出生于莼湖镇栖凤村,2003年与丈夫在青海省西宁市创办湟中县佛光工艺雕塑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回乡创办宁波市佛光工艺雕塑有限公司。 踏进莼湖镇塘头周村的宁波市佛光工艺雕塑有限公司内,木料的雅香扑鼻而来。一座座雕刻精致、色彩纷呈的佛祖造像,焕发出庄严肃穆的佛光之美。与一般的佛雕厂不同的是,这里出品的佛像,均是藏传佛教中的菩萨圣像。记者此次采访的“女创客”就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沈建园。 高原上的“诗与远方” 沈建园的创业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潜心学习佛像雕刻工艺的沈建园与志同道合的塘头周村村民周锡方相识并结婚。 1989年,夫妻俩在莼湖镇街上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尝试佛像铜雕铸造工艺。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经验不足等原因,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那也是我们创业以来最艰难的阶段。”沈建园回忆道,“我记得那年9月5日,我们背着9个月大的儿子,带着3个徒弟,负债3万元远赴2000多公里以外的青海去创业。” 在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里,夫妻俩不断克服了环境、饮食、语言上的障碍,埋头汲取佛像雕刻技艺。1992年开始,他们在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从事维修工作。“那时,每天吃的是寺庙里的饭菜。有什么吃什么,偶尔还要去拣点别人家的剩菜回来。”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沈建园唏嘘不止,“儿子1周岁3个月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迫不得已让好心的村民照顾。直到他2周岁4个月时,他外婆实在觉得可怜,把孩子接回了老家。”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一直都坚定着同一个目标。”在广袤的高原上,沈建园从没忘记“诗与远方”的誓言。1996年,不服输的她又和丈夫一起开始了第二次尝试。沈建园表示:“开始阶段生意上总有起起落落,我负责到处跑生意买材料,他负责研发加工。”直到1999年,两夫妻的佛像铜铸事业才算有些眉目。 2003年,夫妻俩在青海成立了湟中县佛光工艺雕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公司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藏传文化工艺品研发及加工企业,年可加工各类藏传文化工艺品1万件以上,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同时销往美国、蒙古、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人的就业和民族工艺的传承。 东海边的“桑梓乡情”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在青海创业成功的同时,沈建园与丈夫一直心系故土,商量如何反哺家乡。2009年,宁波市佛光工艺雕塑有限公司的成立,给村里人带来了一条谋生的路径。据介绍,前来拜师学习佛像雕刻和铸造工艺的村民就有60多人。 “一尊佛像从母模开始,要经过20多道工序的打磨。从事佛像雕刻行业的手艺人,异常需要耐心、细心。”沈建园经常给徒弟们传授自己的经验。而徒弟们也十分尊敬喜爱她。“她吃苦耐劳、性格坚韧和善,对公司员工都亲如家人。”年轻的徒弟元业勋表示。 与庙宇、高僧、佛像打了30多年的“交道”,在沈建园身上,总能感受到坦然、乐观的情绪因子。这一特殊的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让她获得很多无形的财富。她表示:“佛的精神就是劝人为善、助人为乐,也要包容、理解,要懂得珍惜当下。”她乐善好施、从善如流的性格让她结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 截至目前,青海、奉化两家公司合计招收工作人员达300人左右,其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70多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3%;农民工190多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3%。沈建园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和丈夫每年为青海当地学校和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并出资10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乡村道路,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去年,沈建园还当选为塘头周村的村支书,仅仅半年时间,修缮文化礼堂、公园绿化、浇筑柏油路……她尽心尽力地把心思扑在为民工程上,为这个东海之滨小村庄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