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方赛 “住院部儿科的叔叔阿姨们:我妹妹7个月大,因为高热、肺炎,住在2楼16床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得到了大家的热心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妹妹顺利痊愈。在这里,我想向各位叔叔阿姨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前不久,区人民医院收到了一位9岁小朋友吕昕原写来的感谢信,信中他向救治其妹妹的住院部儿科医护人员表达了谢意,让冬季里紧张忙碌的儿科又增添了一丝温暖。 在人民医院住院部儿科病房,记者找到了吕昕原信中提到的“邓主任”——儿科主任邓素翰,此时他正在办公室忙着写诊断报告。“最近,儿科病房的患者几乎多了一倍,一时还真想不起信中那个7月大的婴儿。”邓素翰在查看了病例后,有了点印象。他告诉记者,当时孩子送来时已经发烧3天,病情比较严重,不过通过药物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恢复比较快,住院8天后就出院了。邓素翰对记者说,儿科是住院部最忙碌的一个科室,最近的住院病人又创了历史新高,虽然之前也收到过不少患者和家属的感谢信和锦旗,但9岁孩子的感谢信还是第一次。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神经内科的护师任冬娇也收到了多封患者的感谢信。在信中,一位患者家属这样写道“责任护师任冬娇对我的外公格外用心,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阿公’,一次次用尽全力为外公翻身、吸痰、拍背,一天天嘘寒问暖的关怀,更难能可贵的是,任冬娇护师已身怀六甲,孕期自身有诸多不便,但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懈怠……” 前两天,记者找到任冬娇时,她已经躺在产房的病床上,刚生下宝宝,而在生产前3天,她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任冬娇告诉记者,因为怀孕,科室里照顾她不让她上夜班,所以白天在病房的时间比较长。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是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患者,每天除了常规检查、送药外,还需给老人翻身、拍背、吸痰等。“我负责10个床位的病人,数量不是最多,工作多年,早已经习惯了。”任冬娇说。 同样,在十一病区的护师张欢也收到了患者给她送来的锦旗。张欢是人民医院唯一一位专职处理伤口的护师,她接触的往往是伤口长时间无法愈合,创面比较大的患者。“从清创到愈合需要很长时间,平均每次清创都要1个多小时,忙的时候,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张欢对记者说,因为是专职,她一周一半的时间在住院部,一半的时间在门诊。在门诊时,前来处理伤口的病人很多,但清创又是个细致活,拖班是常有的事情。 “送来锦旗的患者我记得,他因为静脉曲张植皮后,有一块伤口一直无法愈合,在外院医治了很久。处理他的伤口时间会长一些,但患者配合很好,现在已经痊愈了。”张欢说,虽然她知道这个工作很辛苦,但每当看到患者的伤口在她的努力下,一点点愈合,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