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巾英 毛节常 本报讯 自去年11月以来,大堰镇积极贯彻全区“百村景区化”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加快“景村一体化”建设,全力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 据悉,去年,该镇围绕“后来居上,最美最好”蓝图目标,发挥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全面建设“乡愁小镇和长三角乡村旅游目的地”,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国生态魅力镇,省生态旅游区、最具特色十佳民宿基地、宁波首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宜居”理念,全面优化功能品质。以打造小城镇省级样板为抓手,围绕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镇”,倍速推进出入口提升、道路景观改造、生态绿道建设、县溪河道整治等,健全旅游基础配套格局体系。以特色村建设、村庄整治提升为载体,坚持“一村一品”,制定细化方案,创建五洞桥国家3A级景区,逐步建成西畈、谢界山等22个AA级景区村、A级景区村,扩大景区村覆盖面。以创建省卫生镇、污水零直排区为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镇、生态文明示范镇,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快星级厕所建设、扩大市场化保洁范围,建立常态化环卫工作机制,加快农村粗放管理向城镇精细化管理转变步伐。 坚持“宜业”理念,积极培育特色业态。深化“旅游+”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致力居旅提质,以县溪绿道为轴心、特色村落为重点,依托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特色,一宿一风情”,力促鸣虫公社、凤凰休闲民宿、中国美院艺术家创作基地等项目落地。致力农旅提质,培育生态、观光、创意、休闲农业综合体,推进南溪至柏坑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白茶、水蜜桃等优势农业扩面,加快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加强平台销售合作,打响高山品牌。致力文旅提质,大力开发民俗文化弄堂,加快前洋古宅、遗安阊门等遗存修复,持续举办生态文化节,展示本土民俗、技艺、美食文化,讲好大堰故事。致力体旅提质,打造大堰、董家2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加快建设最美生态循环骑行、登山道,积极承办规模性、高等级体育赛事活动,创建省级特色运动休闲小镇。 坚持“宜游”理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高水平打造“一室四平台一网格”治理模式,发挥道德庭、执约队、时间银行等村治平台作用,真正实现民约村治“村级小宪法、农村大管家”全覆盖,全维度护航稳定。加强文明创建,深化“一线六村二十景”连山堰情文明风景示范线建设,培育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有礼大堰人活动,激活农村文明细胞。加强旅游服务,注重以景区标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一路上”品牌优势,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完善旅游咨询、店商管理、投诉受理、医疗急救等制度规范,加快标识标牌、公共停车场、智慧旅游等项目建设,力促景区服务品质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