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路网同城” 推进交通项目大建设 完成2049规划编制,着力打造“三位一体”干线路网,实现“102030”目标;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争取将203省道纳入省国防公路规划,将宁南贸易物流区、奉化客运中心纳入交通部专项规划。 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东、西、中全方位,公路、轨道、高架全方式的都市路网格局。加快推进轨道交通S3号线和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建设,同时对东环线进行拓宽改造,实现高架快速线、城市轨道线、地面国道线“三线合一”。谋划象山港二通道高速、甬临线快速路、新岭路快速路,与甬金高速、甬台温高速及机场路快速路,形成“三高三快”对接主城区的快速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两高连接线,形成奉化城区北接明州大道的又一条城市主干道。全面开工建设203省道奉化段,早日开辟奉化东部区域北接宁波主城区的大通道。开展四明路东延工程可行性研究,构成向东对接鄞州的骨架道路。依托甬金铁路、宁波至宁海城际铁路建设,对奉化火车站进行提等升级,努力打造宁波南部综合客运枢纽。全面推进象山湾疏港高速奉化段前期工作,组建工作机构,明确融资方式,编制工可报告,尽快实现奉化镇镇通高速目标。 优化区域内部交通,着力构建城与乡、山与海、一体两翼一带互联互通的区域路网格局。继续深化溪口至奉化中心区至阳光海湾单轨项目可行性研究,争取先行实施汽车站至奉化火车站7.85公里示范线。加快形成城区交通大外环,实现西环线北延工程建成通车、西环线南延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葭浦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完善甬金高速溪口东、西出口区域的路网布局,加快推进甬金高速至生态公路连接线、甬金高速至大张连接线工程施工,对江拔线沙堤至班溪段进行扩建。打造环象山港旅游公路示范线,加快推进沿海旅游专线工程建设。改善大堰对外交通条件,启动尚田西岙至溪口南溪公路规划研究。提高县道公路的通行能力,对生态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对奉钱线、溪南线、尚界线部分路段实施改建或改道。 围绕“民生同城” 推进运输服务大升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群众对便捷出行的更高需求。 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首先是推进“一体化”,结合栎社机场三期、203省道等项目建设,开展奉化城区至栎社机场及沿海区域至宁波主城区等公交线路开通前期研究;结合群众日益提高的公共出行需求,优化一批城市公交线、加密一批山区公交线、新辟一批夜间公交线,新投放225辆纯电动公交车;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研究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努力打造“零换乘”公共交通体系。其次是推进“均等化”,完成奉化公交纳入宁波公交统一编码工作,着手研究奉化公交卡与宁波公交卡同票价同折扣方案。 提升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出台出租车服务质量考评奖励办法,对出租车统一安装4G视频监控,加大对出租车拒载、不打表等违规现象检查和处罚力度。持续开展以“打黑”为主的整治行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健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持之以恒遏制“黑车”乱象,维护客运市场健康有序。继续宣传推介网约出租车新政,加大对非法网约车的查处力度。 引导共享交通工具良性发展。依据宁波交通委即将出台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发展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日常管理,逐步消除乱投放、乱停放等不科学、不文明现象,充分发挥其便捷性、经济性、灵活性特点,与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形成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公共出行新格局。 围绕“品质同城” 推进基础设施大改善 以公路、航道、在建工程为重点,以景区化、标准化为目标,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品质。 着眼全域覆盖,高标准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充分发挥奉化“名山、名水、名镇、名湾”优势,积极谋划“美丽公路+美丽经济”模式,注重一路一景,突出地域特色,规划打造涵盖国道、省道、乡道各等级公路以及剡江、东江两条主要航道的276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将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串联成线、连线成网。2018年计划完成28公里精品线、81公里非精品线创建任务,并在重要公路沿线建设4处以上功能完备、富有地方特色的公路服务站和综合服务驿站。 服务乡村振兴,高水平创建“四好农村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精神为指引,围绕“两个高水平”建设总体部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五联、五更”(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为具体目标,突出普惠性、全覆盖、引领性,全力开展“四好农村路”重点建设工作,实现农村路“畅、安、舒、美”,建立健全“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机制,与美丽宁波、“五倍速五提升”战略建设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农村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出行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新建10条、17.8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 坚持示范引领,高质量创建“品质工程”。按照交通运输部打造“品质工程”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奉化实际,制定“品质工程”创建活动实施办法。通过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机制,实现高水平的“安全耐久、舒适美观、生态和谐、服务优质”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交通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要精细化设计,做到全周期设计、全系统设计、全部位设计。要标准化施工,即施工班组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试验检测标准化。2018年先以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为试点,后逐步向一般面上项目延伸。 围绕“效率同城” 推进行业管理大提升 践行“倍道兼程、倍速前进”要求,扩大改革成果,夯实平安基石,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交通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尽快完成新的交通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实现综合执法机构“人、财、物、权”与原行业管理部门完全分离,切实提升交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执行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一窗受理”运作机制,按照“四精简八统一”的要求,将143项“三项半事项”整合成60项;综合梳理6项第一批“一件事”审批目录,由多部门联合受理简化为交通窗口牵头“一窗受理”。推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将全区3条省道、31条县道计485公里公路划分为三个片区,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实行服务外包,同时健立考评体系,全面提升公路日常小修养护和保洁绿化水平。 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重点完善“预防、监管、应急”三项机制。深入推进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构建五大体系、推进四项工程,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将监督检查与行政执法有机衔接,严把企业开业、项目开工等审批审核关,突出做好高风险领域安全条件审核。完善应急组织领导体系、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队伍,探索专业企业、社会团体参与的应急救援机制,着力提升日常通行保障、突发情况下抗击、灾后快速抢通和恢复重建“四大能力”。 提高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和增强交通信息化平台功能,加密和升级外场设施设备,确保各类设备连通率达标、全时段正常运行。进一步规范数字交通平台运行管理工作流程、制度规则,完善特殊时段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信息发布等运行机制,建立“可视、可测、可控”的交通监测服务体系。强化公众出行服务,利用传统媒体、特色媒体、新媒体等形式,动态发布交通运输综合信息。 围绕“形象同城” 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到领导干部做在前、纪律规矩挺在前,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担当过硬、作风过硬的交通铁军。 以“学”明方向。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结合交通工作实际情况,特别是对照建设交通强国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交通发展,努力建设交通强区。增强问题意识,切实解决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解决领导关心、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以“破”解难题。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大整治,继续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本系统工程建设、行业管理、改革攻坚、历史遗留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难题12个,逐一建立小分队,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具体抓落实,细化措施、明确时限,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啃硬骨头勇气,一件一件加以破解。 以“廉”强自身。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编制业务工作和廉政责任“两份清单”,着力推动班子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落实到位。深化抓早抓小抓常工作,突出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分类分层分节点廉政教育机制。加大权力运行监督,重点围绕干部人事、专项资金使用、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等方面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中期评估之年,也是奉化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关键第二年,区交通运输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奋勇争先,项目为王,高质量发展,同城化融合,大抓项目建设,大抓美丽交通,大抓作风建设,紧紧围绕“五个同城”,努力建设“交通强区”,全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18.1亿元,加快构建与新城区定位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大发展促进奉化大变样,为实现“后来居上、最美最好”作出交通新贡献。 通讯员 张业平 沈帆力 奉化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规划图 江拔线沙堤至班溪段扩建工程效果图
|